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广东韶关要求县市委书记遍访所辖区域的全部贫困村。记者在走访南雄、仁化、乐昌时发现,过去一年中,这些地方的县市委书记都完成了这项工作。与书记遍访相向而行的是乡镇干部勤访贫困户,帮扶干部驻村入户。
每个县市有数千户贫困户、数十个贫困村。县市委书记挨个走遍这些村落,是否有必要?书记们在走访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一位扶贫办主任给出了答案:遍访可以让书记直接了解情况,对扶贫工作产生直观认识;同时,书记可以发现基层的不足,直接推动问题的解决,到了现场感受就是不一样。
贫困户对书记遍访的普遍感受是,县市委书记花工夫遍访几十个贫困村,既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切实行动,更是一种无声的带动。
要知道,贫困从来就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有着复杂的社会表现。记得一次和农户算家庭支出账时,贫困户坦言,由于走亲戚礼金高,不少人家办喜事已经不通知她了,“怕她出不起”。不难看出,经济窘迫、生活困难,往往会让贫困户的社会交往范围缩小。
贫困户在日常生活中,和村干部打交道不多,出村机会也少。书记遍访带动乡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勤访,直接拓宽了贫困户的社交半径,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有贫困户甚至高兴地告诉记者,帮扶干部至少一个月上门一次,“比亲戚来得都勤”,不仅带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更有嘘寒问暖的精神激励。
书记遍访贫困村,干部勤访贫困户,增强了贫困户的信心。有人说,以前自己有事情,才去找干部,现在是干部有事没事来找自己。在与贫困户交谈中,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备受鼓舞的那份劲头。随着社会关注增多,贫困户有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认同感,增强了致富的自信心。
书记遍访是一种切实的政策导向,实际上是在倡导各级干部要更加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格局。究竟该怎么抓?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做法,韶关提出的书记遍访实际上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细化措施。
书记遍访重在一个“遍”字,就是该到的村落都要走访。这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下基层的作风。书记访贫,不是有选择地挑几个典型去走走看看,而是要做到“遍访”,把所有贫困村都走到。这是以工作效果为标准的下基层,是对基层干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书记遍访贫困村,其实就是在倡导基层干部,盯住最需要发展的地方,盯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努力做到脱贫不漏一人。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在提倡一把手抓重点、把短板当重点的思维。短板补上来,才能实现均衡发展。脱贫攻坚盯住最贫困人口,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我们制度优势的体现,也是工作思路的转变。
脱贫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有了转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过程中,盯住短板、补齐短板仍然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地方领导,作为一级党组织的负责人,还需要围绕更多社会发展的紧迫题目“遍访”“勤访”。(作者:魏永刚)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