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通过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和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一批药谷、声谷、光谷、数谷相继涌现。
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的特点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创新行为高度活跃、创新主体高度互动的创新型网络组织。如果仅仅通过依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等引入外部资源,推动一些企业、机构在地理层面集中以及发展“房东”式孵化载体等传统路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速度快、涉及主体多、创新过程复杂的新变化,将难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需要通过获取集群内外部知识进行创新的新要求。
因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亟待推动组织结构由结群向结网提升、创新主体由扎堆向扎根转变,发展载体由经营场地向创新工厂转型,构建集群创新共同体。
编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推动创新主体同频共振
编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是要推动集群内企业间的创新资源整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创新合作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创新,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由个体创新向组织创新转变的趋势下,要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结网”,为企业创新合作牵线搭桥。
一是找准集群创新型合作组织建设这个“抓手”。要依托集群内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等,通过组建集群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等方式整合全产业链创新资源,促进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协同创新。
二是强化集群内企业间非正式交流这个“推手”。要通过定期开展峰会、论坛、展览、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建立线上线下集群社区,推动集群内创新主体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创新合作的信任与意愿。
三是用好创新合作信息平台这个“帮手”。要整合完善集群信息互联平台,通过提供技术并购、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委托技术开发等技术需求与供给的实时信息,搭建集群内创新主体间信息交流的桥梁,拓展创新主体间互动的广度与深度。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圈,推动创新主体共生互惠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圈,是要通过整合和吸引集群内外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推动创新主体在集群内生根发芽。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需要跨产业、跨区域协同的背景下,要加快促进集群形成资源高效配置、市场快速响应、创新协同推进的良好创新生态体系。
一是建设好新型孵化器这个创新“枢纽”。要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创业差异化的需求,推动以提供物业服务为主的“通用型”孵化器向能导入产业链资源、连接集群内外企业、提供企业需求解决方案的“专业型”孵化器升级,将以创新链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嵌入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促进创新生态与产业生态协同演进及闭环发展。
二是开发好高校、科研院所这个创新“源泉”。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聚合池的优势,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集成、技术转移转化等,通过组织企业、风投机构与人才团队对接,植入资金链,打通创新链,进而整合产业链,打造集研发、资本、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策源地。
三是把握好开放包容这个创新“磁场”。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弘扬敢想敢试的创新精神。深化科技金融体制创新,通过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大力发展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形成有利于创新和产业化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要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渠道,激发创新动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合伙人”,推动创新主体共创共赢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合伙人”,是要着力构建集群内部协作体系和合作创新机制,打造集群与创新主体的新型伙伴关系,培育一批相互依存的创新单元。
一是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招强引优。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使之成为吸引和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外创新资源的核心。更加注重创新主体间的关联及价值链治理,重点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相对薄弱环节的企业。
二是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剥离裂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身业务和内部职能分工基础上建立内部孵化机制,通过设立创投基金、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在原有母公司平台基础上裂变出新组织形态,提高企业内部生存空间和发展活力。
三是围绕平台型、生态型企业发展借势借力。支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产业生态集聚优势和市场需求导向优势,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与发展需求,通过研发众包、提供专业孵化服务、搭建服务开发平台、建立高效协作的平台生态圈等方式,吸引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或助推创业团队孵化,赋予中小企业更强的内生动力。
(作者陈文锋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