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并非用户所需 就会变成一种骚扰

2019年09月24日 11: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时隔一年多后,航旅纵横APP又因为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而引发舆论关注。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在航旅纵横上选座之后,陌生人可以看到其名字和头像,并且自己受到了骚扰。9月22日,航旅纵横官微回应称,该功能是默认关闭的,在本人没有开通虚拟身份前,他人无法看到用户的信息。用户可以随时修改、删除虚拟身份或关闭该功能,用户对该功能有开启关闭的自主权。

  互联网产品都有社交的梦想

  这让人想起,去年6月,有网友发文称航旅纵横APP的新功能有泄露隐私之嫌。比如,用户可在APP选座时,查看其他乘客的个人主页,可通过“个人标签”和“热力图”观察他人的个人信息。此功能引发网友争议,有网友称“个人标签”和“热力图”无法删除。彼时,航旅纵横回复称,用户展示的不是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均为可自行编辑的信息,用户可根据意愿自行开启或关闭,这与此次的回复几乎如出一辙。【详细

  9月22日,航旅纵横相关人员解释称,该功能是默认关闭状态,当用户开通虚拟身份时,会提示虚拟身份用于与他人互动。在虚拟身份开通后,只有填写的虚拟信息是对外可见的,真实信息他人无法看到。航旅纵横想做社交,也是为了能够增加用户黏性,这其实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比如在航旅纵横上开通虚拟身份后就会默认开启私信功能,这样的做法就有强制之嫌。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不想与同航班乘客互动,也要谨慎开通虚拟身份功能。【详细

  发展功能是为解决用户痛点

  隐私信息是我们安全生活的屏障,精神世界的衣服,“不被打扰的权力”。当前个人隐秘信息被盗用滥用,已带来骚扰信息、诈骗横行、数据窃取、人肉搜索等系列恶果。一些互联网企业肆意收集、恶意使用、无底线分享用户隐私,折射出这些企业对法律缺乏敬畏,对用户缺乏尊重,对利益的疯狂追逐已经达到了利令智昏的状态。【详细

  不管APP方面是基于怎样的目的发展社交功能,其基础也必须建立在解决用户“痛点”之上。但是,航旅纵横这个功能,确实是难以找到足够名正言顺的需求,或者说它预设的某些功能,很可能只是“伪需求”,反倒是容易造成对用户隐私的困扰。相较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对用户的正面价值,可以说显得过于鸡肋。【详细

  不能为窃取隐私提供合理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割据态势逐渐成形,用户很难“用脚投票”,更难以在强势的服务商面前主张权利。因此,即使出台了个人隐私保护相关标准,仍需要互联网服务商调整观念,虽然数据资源是“金矿”,但从数据中挖掘价值,必须建立在尊重用户隐私基础上,无视用户隐私及信息安全保障的诉求,就无法获得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础。此外,监管仍需及时跟上,并加大对APP在数据收集方面的监测分析力度,同时加大处罚力度,提升违法成本,真正对过度收集隐私数据行为产生威慑力。【详细

  在我国,隐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曾被当作“阴私”,与“不名誉”相关联,不受待见。进入网络时代,人们对优惠便捷的追求,对各类应用APP的追捧,也让许多人有意无意放弃了对隐私的自我保护。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隐私属于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即使有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绝不能为窃取隐私提供一丁点的合理性。道理很简单,就算我夜不闭户,你也不能顺手牵羊。【详细

  微言大义:

  @喜乐:住手,不许动我的隐私。

  @镜花水月:在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时,用户不应该在隐私与便利之间“二选一”。

  @归来:与其靠功能的多寡来取胜,不若把基于用户“痛点”的核心功能和服务做到极致。

  @文中去:如果一款软件只希望拉近人的距离,却并不为此负责,会出现什么情况?

  @平平:信息时代,互联网企业有超范围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冲动。遏制这种冲动,需要法律的强制力予以规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互联网的思维是“用户思维”而不是“企业视角”。社交流量虽好,但如果这样的社交并非用户所需,就会变成一种骚扰。陌生人社交本身就是一种自带风险的模式。尤其对那些衔接线上和线下的工具类平台,如果在隐私问题上,没有一道坚实的防火墙,随时可能导向不可控的未知危险。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社交并非用户所需 就会变成一种骚扰

2019-09-24 11: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