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据报道,“盲盒”成为一些人的炒作对象。一对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元在盲盒上;还有一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在其平台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
一入盲盒深似海
严格意义上的盲盒,就是玩家投入少量钱后就能获得的装有物品的盒子,盒子里的物品样式需要打开后才能知晓。现有市场上的盲盒一般内含小型玩偶手办。有爱好者一年消费几十万元在盲盒上。一款稀缺的盲盒在二手市场会被炒到上千元的高价,溢价超过40倍。不少玩家对盲盒甚至“成瘾”,“一入盲盒深似海”。盲盒内基本上是玩偶手办,其消费人群本应以青少年为主。【详细】
所谓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就这点来看,这和买彩票颇为相像,都有赌运气的成分。但是,盲盒又是个高度不透明、信息极为不对称的行业。【详细】
从此钱包是路人
归根结底,任何能够在市场上流动的商品,一旦具有受到消费者欢迎的稀缺性,便必然会招来那些专门利用这种流动性与稀缺性赚钱的“炒家”,这就像大海里的一点血腥味儿会迅速招来成群的鲨鱼一样,几乎算得上是投机世界里的“自然规律”。盲盒与限量款球鞋这种深受年轻人欢迎,又存在一定稀缺性的产品,伴随着市场发展壮大,可以说必然会得到投机者的“青睐”。【详细】
盲盒这种商品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商品状况高度不透明,买卖信息极不对称,是对部分人群的赌博心态的迎合。据报道,喜欢盲盒的消费者中还有不少未成年人,他们更容易受到神秘感的诱惑,受到未知带来的刺激,也更容易失去控制,最终在购买炒作盲盒中上瘾。因此,有网友称盲盒是“掌握了人性弱点的恶劣发明”,也有网友称其“比抓娃娃机更可恶”,认为盲盒就像是潘多拉魔盒。真不知,这种带有暧昧的赌博色彩的商品何以能大行其道?相关部门恐怕应予以制约。【详细】
泡沫风险谁在意
与由真金白银、股票期权构成的传统市场不同,这些消费品二级市场上的标的物价值,终究缺乏实打实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它们的价值都是由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决定的,这意味着——如果此类市场被投机、炒作的心态绑架,以至于炒作者越来越多,纯粹的消费者越来越少,其市场价格便会在“盈利”的预期下不断推高,形成纯粹由观念堆砌出来的泡沫,这种泡沫一旦因为某些预期外的原因破裂,其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详细】
任何量产的东西,只要厂家想做,就可以大量供给,“绝版”反而是传说。有人想买,放着钱不赚,商人怎么会犯傻?只要是炒作,难免滋生泡沫,在泡沫没破之前,它会变得越来越大,诱使一些人加入“膨胀大军”。可是,物极必反,泡沫一旦炸裂,则会灰飞烟灭。当外行听说某物的价格暴涨、创造“神话”的时候,它可能已经“见顶”。【详细】
微言大义:
@杨树来了:迎合赌博心态的“盲盒”该管管了。
@何处:掌握了人性弱点的恶劣发明。
@小林子:大买伤身,爆买灰飞烟灭。
@萌萌:娱乐玩一下没什么,但别玩物丧志。
@水天一色:比抓娃娃机更可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小小的盒子里装着不同样式的玩偶,在拆封之前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硬核玩家们为它壕掷千金,欲罢不能。随着生意的火爆,盲盒之战也从线上烧到线下。它能持续多久?它究竟是幻梦一场还是真金白银的好生意?当然,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切勿盲目跟风,你怎么也玩不过投机资金。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