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要铲除“三低”这头“拦路虎”

2019年07月15日 13: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推进垃圾分类必须与时俱进,要瞄准痛点难点,啃下硬骨头。为此,要增强和培养社会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宏观规划为先,不断完善中间运输链和末端处理链;推进部门协同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围城”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各地的共识。尽管部分试点地区垃圾分类取得初步成效,但记者调查发现,分类投放准确率低、分类知晓率低和资源利用率低等“三低”问题交织,成为垃圾分类推进的“拦路虎”。715日《经济参考报》)

  根据住建部要求,2020年底前,全国首批46个重点城市必须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面对紧迫的时间表和繁重的任务量,垃圾分类的艰巨性、复杂性也在提升。只有对症下药,主动而为,尽快铲除“三低”这样的“拦路虎”,才能为推进垃圾分类开辟更加宽广和顺畅的道路。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增强和培养社会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这是破解垃圾分类试点难题的重中之重。垃圾分类改变的是公众多年形成的垃圾“一桶天下”的处理习惯,这种改变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多下软功夫,加大公众动员,提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增加分类知识,使垃圾分类理念为大众所接纳和践行。政府部门可自上而下建章立制,加大分类意识、分类知识宣传推广投入力度,让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倡导垃圾分类,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在行动上逐渐做到准确分类,并从内心形成自觉分类意识。

  其次,坚持宏观规划为先,不断完善中间运输链和末端处理链。各地要以今年国家推行的垃圾强制分类为契机,尽快布局建设餐厨垃圾、生活危险废物等垃圾处置场所,建立分类运输体系,补上垃圾分类体系中的断点和短板,使居民源头分类与末端处理充分接轨。同时,需要引入技术手段,有效破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两网融合问题。

  再次,推进部门协同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目前垃圾治理涉及部门众多,分散用力、各有重点,难以形成合力。在垃圾问题日益复杂、解决亟待综合施策的形势下,要想破除各自为政,实现对管理空白点有效补位,对管理交叉点明确责任,还需要一个统筹有力的协调机构,主导垃圾治理,明确方向,协同力量,齐抓共管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升,消费也在不断升级,垃圾多、垃圾杂、处置难将是长期趋势,传统的治理理念和管理办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推进垃圾分类必须与时俱进,要瞄准痛点难点,真正形成合力,啃下硬骨头。只有这样,垃圾分类才可望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成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人人积极参与 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生活好习惯

     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