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耍”应成为社会共识与自觉

2019年05月30日 13:38   来源:东方网   董宏达

  特别凑巧,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周末重合了,也就是说,小朋友们能在六一儿童节愉快地玩耍两天。虽然假期的时间是和平时的周末时间一样,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因为他们能够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童真,在父母的陪伴下愉快地玩耍。(5月28日澎湃新闻)

  六一儿童节来临,有关家长关爱孩子的话题多了起来。这个报道中“陪伴”和“玩耍”两个词儿显得特别突出,而且六一儿童节陪伴孩子玩耍能够得到更多家长的认同。的确,多一点陪伴和守护,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需要指出的是,“陪孩子玩耍”不仅仅在“六一”,而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常态。

  有道是,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人生中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第一任老师,也是他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可如今,有的父母为了生计,把孩子托付给老人,认为有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对孩子的爱;有的父母虽然陪在身边,却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以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孩子需要的陪伴,是心理疏导与情感慰藉。当家长的不妨俯下身去,处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感受,思考他们的思考,寻觅他们的寻觅,给予孩子们最需要的关怀。换言之,只有明白孩子的“需求”,陪伴才会更具温暖人心的力量,才更能叩击孩子的心灵,生成最美好的记忆和时光,进而指引孩子朝着积极阳光的方向成长。

  陪孩子玩耍不仅仅是家长的事。对于留守儿童而言,陪伴更是要按年来计算的奢侈品。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缺乏父爱母爱,情感沟通的能力受到影响;因为家庭的言传身教不够,所以只能野蛮生长;因为从小就缺少安全感,性格渐趋孤僻闭塞……可见,善爱陪伴对儿童的心灵抚慰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得到关爱,便可开出友善真诚的花朵;如果总是孤单,结出的便可能是麻木冷漠的果实。面对留守儿童的现实,近年来,国家推出了许多重要改革举措。同时,社会层面关爱儿童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公益机构联络志愿者,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帮助缺少陪伴的孩子,借此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关爱儿童的行动中来。正是在那些温馨故事里,孩子心灵深处的伤痕得到抚平,善良之心、开朗性格得以生长,对美好的憧憬、对未来的期许得以安放。

  陪孩子玩耍也是健康育人的必修课。有研究证明:适当与父母或者小伙伴玩耍,可以增强孩子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自我协调能力,从而促使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继续发育。对更多的家庭来说,不是不懂得玩耍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道理,而是迫于升学压力生怕因为玩耍耽误了学业,“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奔忙于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特长班,把孩子们自由玩耍、户外活动的时间全给占了,由此带来的是学习分数有所提高,而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有所下降。也因此,给孩子减负被提上了日程,但仍有家长算的还是升学账,为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还是违心地在给孩子施压。可见,孩子们需要自由玩耍,也需要家长陪伴玩耍,应该把陪孩子玩耍当成必修课,有认识、有行动,成为自觉。

  陪伴与玩耍,对于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丝毫不亚于生活条件改善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在对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关爱上,家庭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同时,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和公益守望,也应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离孩子最近”的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