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多一些“艺术范儿”

2019年05月10日 10:28   来源:东方网   付彪

  5月8日上午9点,从爬山虎满墙的北师大教八楼409教室中飘出一首首熟悉的老歌,从经典的《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再到反映长征时期的代表歌曲《冷的铁索热的血》……45分钟的课程多首经典老歌传出教室。这不是音乐课,而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晓琳教授正在为学生上“音乐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传承文化,重温历史”的思政课。(5月9日《北京青年报》)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电影、电视比幻灯更能吸引人,画报比报纸更惹人喜欢。这里的关键就是,前者以其“艺术性”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接受教育形式的选择上,往往具有“喜动厌静”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思政课多一些“艺术范儿”,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知识和道理更加入脑入心。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与艺术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处。诚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教学,犹如琴师从事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课?无疑,让思政课更好玩、更活泼、更有趣,才是最需要关注的事情。熊晓琳教授改变我们常见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将经典老歌引入课堂,寓教于乐,让学生“动”起来,让思政课“活”起来,这样就会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授课效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经典老歌的背后,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历史、回忆对比,其实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毛泽东同志曾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中盛赞这一做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开展的战史、厂史、校史、村史、家史等教育,对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进入新时代,重温历史,回忆对比过往与现实,同样很有必要。通过经典老歌,引导学生回顾、感受当年的革命岁月和家国情怀,久远的历史和抽象的理论就会鲜活起来,这无疑有利于让新一代人了解昨天、珍惜今天,满怀信心地去创造明天。

  让思政课多一些“艺术范儿”,就是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深度、有温度。艺术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纽带。诚如熊晓琳所说,“音乐是最能触发情感的东西。有时候,学生会觉得思政课的内容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但是当他们用歌曲唱出来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让学生感到犹如读了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了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既有知识的增益,也有道德的熏陶;既有美的享受,也有真和善的升华。让思政课多一些“艺术范儿”,方能让思政课更加贴近心灵,更加有滋有味,更能让人真学真信真懂。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