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顾雏军案改判:用法治守护市场经济

2019年04月11日 09:38   来源:钱江晚报   魏英杰

  2019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顾雏军案再审宣判,判决撤销原判对顾雏军犯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定罪量刑部分,判决顾雏军犯挪用资金罪改判有期徒刑五年。顾雏军案多名同案人被宣判无罪。

  自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依法再审顾雏军案以来,这起案例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大结局。此时,距离顾雏军被正式逮捕已经过去14年,距离顾雏军刑满出狱也已经过去7年,当年叱咤风云的一代商业人物,早已两鬓斑白,他所经营的企业也已物是人非,好在时间长河没有湮灭公平正义,法律最终仍给了顾雏军一个公道。

  这么多年来,顾雏军案已被写进各种商业案例,也被记载于当代中国经济史之中。顾雏军案值得思考的问题颇多,包括了国企股权改革、资本市场监管以及产权制度等方面。有些事情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MBO制度(管理层收购),但在当时,这几乎是一个雷区,多少企业家冒险进入,却难以全身而退。而这背后涉及的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即产权制度。

  保护产权、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时至今日已成为社会上下的共识。这很不容易。为什么要保护产权,勉强可以套用一句古话,“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可以这么说:当一个人赚了钱,却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被无端剥夺,内心一定是崩溃的。换个说法,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他通过合法途径赚的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保护,他才能睡得了安稳觉。同样的,所谓保护企业家精神,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企业家敢于创业、安心赚钱。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个人产权,让企业家安心赚钱呢?这就需要法律的保护,用法治来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企业的市场活动,一定要有法律的维系,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有法治的支撑。市场和法治须臾不可分,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有赖于法治,而法治是保护市场主体利益,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摸着石头过河”得出的结论,在《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中,已有清晰完整的表述。如果说改革开放在未来能够留下什么遗产,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一定会是其中重要一笔。

  顾雏军案之所以发生,说明当时我们对涉及国企改革、产权保护等问题还有不清晰、不明确的地方,在如何从法律上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家精神,也有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也因如此,作为经典商业案例的顾雏军案再审、改判,也就具有了特殊的、重要的意义。这说明,今天我们对市场与法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说明对如何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