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为啥不爱结婚了?从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说起

2019年04月11日 07: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对于结婚率降、离婚率升这一现象,我们不应只看到数据变化的表面,还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导致其产生的各种因素,从而在制定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时,能够始终着眼于提升大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登记结婚和离婚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1万对。在结婚率连续5年下降的同时,离婚率则连续15年上升。

  结婚率降,离婚率升,这届年轻人为啥不爱结婚了?说到底,年轻人晚婚不婚、谨慎选择婚姻,除了有经济发展的助推之外,还有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家庭结构、人口素质和政策调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新闻屡屡提及我国高房价抑制了年轻人结婚的选择,但从根本上看,房价高并非深层原因。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在准备结婚时不仅需要面对购房压力,还会面临结婚之后的生育、医疗、子女教育以及双方父母的养老等问题。每个人对婚姻都有期望,这样的期望来源于婚后生活可提升的幸福感。如果能保证结婚以后产生“1+1>2”的效果,那么经过权衡,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这种性价比更高的生活。但是,如果房价居高不下,生育、教育等民生痛点问题得不到进一步解决,那么适龄人群就会观望,甚至会为了避免生活质量下降而选择不婚。

  而且,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让女性在经济上越来越独立,很大一部分女性已经摆脱对男性的依附,自己完全负担得起租房或买房的费用,婚姻不再是女性减轻生活压力的必然选择。事实上,经济独立,以及对待婚姻的慎重态度,不单单是女性,也是很多男性选择不结婚或者晚结婚的原因。从心理需求上看,慎重选择步入婚姻,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想要追求独立、自由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年轻人尊重个人选择、尊重婚姻、尊重家庭的表现。

  另外,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传统观念也在悄然转变。当下的中国,很多家庭在短时期内积累的财富比前几代加起来都多,既然物质财富的需求已经满足,人们自然会继续追求精神享受。社会的宽容度在提高,晚婚不婚的选择正在挑战着传统的婚恋观。无论是被迫接受还是逐步改变,老一辈在子女婚恋的问题上都不再拥有不可反驳的权威。而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的年轻一代,对于个人价值、人生追求往往有着全新的认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传统婚恋观的冲击。

  其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人口素质稳步提高,结婚率降低是必然趋势,这种现象并不是我国的特例,国际上也比较普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就显示,几乎所有经合组织国家的结婚率都在过去几十年间有所下降。的确,结婚率和离婚率是观察一个国家婚姻适龄人口、家庭以及社会状况的重要指标,不过,对于结婚率降、离婚率升这一现象,我们不应只看到数据变化的表面,还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导致其产生的各种因素,从而在制定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时,能够始终着眼于提升大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结婚率连降、离婚率攀升可堪忧虑么?

     理性看待结婚率下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