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流量明星 竟成受害者?

2019年03月19日 07:17   来源:北京晚报   侯江

  上周,潘长江先生在参加某娱乐节目、没能从照片上认出某个当下正红的“流量担当”时,一定没意识到,等待他的将会是一场谩骂闹剧。3月15日,潘长江在微博回应此事,表示“我说的是实话,我真的不认识,不能因为不认识就来黑我吧,我违法了吗?”未几,有人提醒他,谩骂者可能是这位明星的“黑粉”,他们是在故意挑起事端,让这位当红明星背黑锅,给自己的偶像赢得更多发展空间。直到当事明星出面向潘长江道歉,事件才得以平息。和潘长江一样无辜躺枪的还有喜剧演员沈腾,他也是因为不认识一名“流量明星”引起众怒。

  上周,某机场还上演了疯狂一幕。一名网红艺人被接机的粉丝围堵,鞋子被踩了,手机被踩碎了,包被挤丢了,连上厕所也被跟拍。

  这些年,粉丝非理性闹出的新闻数不胜数。追星,无疑是一种表现喜欢的方式,然而,类似上述追星行为,早已超出“追随美好”的本意。随着“粉丝”的名号代替了“星迷”,“偶像”变成了“爱豆”,疯狂与无理性几乎变成了追星一族的标签。尤其在网络空间,追星行为益发失控。“脑残粉”、“死忠粉”、“黑粉”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神化明星的同时,更常常诋毁他人。

  就围攻潘长江一事来说,究竟是脑残粉为维护偶像不分是非曲直,还是“黑粉”暗算使坏,总之都充满负能量,充斥戾气。这种疯狂甚至从网上蔓延到线下,一些受害人及亲朋被“人肉”,隔空对骂变成了实地约架。更令人担忧的,疯狂追星的极端行为和语言,势必影响到一些未成年人的价值观。

  遵从情感伦理、遵守社会公德、遵循法律秩序,是衡量追星行为是否健康的标志。理智追星,才能不被喧嚣和阴暗的潮流所裹挟,才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偶像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用句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坚守底线,才是硬核追星。

  当然,还有一种力量必须警惕。当粉丝们在为各类产品、娱乐事业不遗余力的支付着账单的时候,早有些人将粉丝经济视为娱乐产业的核心商业模式,挖空心思把粉丝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人为制造冲突,诱导操纵粉丝做出非理性决策,激发网络暴力。挖出操控粉丝的幕后推手,更有助于让粉丝们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无论网上线下,都要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