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数据造假 谨防“劣币驱逐良币”

2019年02月25日 11:43   来源:南方网   刘孙恒

  不久前,某艺人用户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北京某数据公司总裁曹永寿说,它不是由真人刷出来的,而是由机器(利用软件)手动刷出来的。其中,热衷选秀节目和狂热追星的粉丝通过雇佣水军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艺人经纪公司和一些新媒体平台也看中了里面的商机,在背后推波助澜。(2月23日央视网)

  流量数据作为一个评价维度,本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可倘若演变成“唯数据论”“唯流量论”,出现所谓的流量明星——主要指那些因为在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享有超高人气和大批粉丝、能够吸引网络流量、而备受市场追捧、占据一线商业资源的演艺明星。以及由此产生流量作弊现象,一些流量明星为保持自己的市场关注度,通过弄虚作假来买粉丝、买流量、买热搜、买点赞等,其负面效应就不容小觑。

  不是靠作品的内容和质量引来关注和口碑,而是靠造假来“刷”出热度与话题,首先是违背诚信原则。而流量明星作为公众人物,连基本的诚信都做不到,又如何给自己的粉丝树立起正向的榜样呢?尽管其中不乏一些粉丝主动雇佣水军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那只能说明当下一些人追星从一开始就已走偏,越是疯狂,越是亟待纠偏,粉丝文化需要重塑。

  如果流量明星数据造假成为文娱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势必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诚然,在这条造假的链条中,流量明星获得了更多商业资源,粉丝群体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经纪公司、制片方、广告商以及视频网站等平台也赚得盆满钵满,看似皆大欢喜,实则整个文娱行业都会被严重扰乱。

  道理不难理解,既然“刷一刷”就能躺着赚钱,原有的诚信声誉、评价标准等行业基础因素还有什么用呢?谁还去精细打磨作品、提高专业素养呢?那些对自身、对艺术高标准严要求的人或公司不这样做的话,难免就面临生存困境,简单地说,要么弄虚作假,要么被逆淘汰出局。事实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已经出现。如今不难发现,影视作品也好,音乐作品也罢,被大众认可的、传唱度最多的作品,很多并不是出自那些“霸占”榜单的流量明星之手,但要知道这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流量明星,拥有的可是最多最好的各种资源。

  “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庆幸的是,从江湖到庙堂,人们对于流量明星数据造假现象已是越来越反感,限娱令、限薪令的出台直指流量明星病灶,而社会大众对此也是日渐“审丑疲劳”,逐渐不再相信“流量明星+大IP”的炒作套路,那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总会被挖掘出来。希望流量明星们也尽早迷途知返,回归到靠作品、靠实力吃饭赚钱的正确轨道上来。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