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列车驶入重庆火车西站。当日,为期40天的中国春运结束。中国交通运输部3月1日披露,预计春运40天(1月21日-3月1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9.8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3月4日人民网)
从1980年《人民日报》第一次提出“春运”一词到现在,我们的春运走了近40年,春运规模从1亿人次变为近30亿人次。售票厅排队的少了,旅客的行李箱小了,乘车的环境好了,就连下火车后的最后一段路程,也因为大巴和的士的普及而变得更方便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样的起点与终点,春运的旅程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麻烦把脚抬一下。”曾经绿皮车上回荡的声音,让不少无座的旅客厌烦不已。而今高铁覆盖到中国大多数城市,宽敞、干净、舒适的车厢环境,让人感觉像在家里面一样。曾经上厕所会在数里远的轨道上留下痕迹,卫生间里始终散不尽难闻的气味。现在的复兴号都装上了真空集便装置,厕所的环境比不少宾馆的都干净。车厢环境的改变,让旅程不再是一种煎熬,而是一种舒适的享受。
抽烟、喝酒、霸座等不文明行为以前经常可见,车厢里想集市一样喧嚣。腊肉、大蒜、泡面、辣条等气味性大的食物,车厢里面味道难闻至极。而今我们坐车回家,不管是高铁上还是绿皮车上,大家普遍在安静的看书、看电影、听歌,小声的说话,尽量不吃太刺鼻的食物。同样是摩肩接踵,骂人、打假的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会听到“请”、“对不起”、“谢谢”等词语。文明,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且共同维护着。
春节回家,以前的“家”更多是指出生、长大的地方,那里有爹娘还有儿时的玩伴。现在的“家”有了不同的含义,指的是一家人团聚的地方。“啥是佩奇”在2019年春运走红,表达的是老一辈人的爱,也呈现出“反向春运”的潮流。“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与其一家人奔波千里回家看老人呆个三五天,不如把父母接到城里,让父母感受大城市的年味,与后辈呆一起的时间也更长。回到家后,这样的经历也将成为父母同乡亲茶余饭后的谈资。尽孝道,春运给了另一种方式。
春运就像一面镜子,照亮回家的旅途、温暖的归途,映照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流动的中国从容往返,我们的春运精彩纷呈。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