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改补短板 推动老工业基地国企高质量发展

2019年02月25日 08:49   来源:经济参考报   陈梦阳 王炳坤

  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部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面铺开,“僵尸企业”处置完成年度任务的170%;整合省属煤炭等9户能源类企业组建了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打造省级能源产业投资平台;全省港口整合,吸引招商局集团战略投资取得重大进展;东北特钢和抚顺特钢顺利完成破产重整,实现涅槃重生;“双百行动”、混改试点、员工持股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等梯次展开……

  过去一年,在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辽宁省国资国企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以贯之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较好完成部署的重点任务,国资国企改革三年攻坚计划初战告捷。

  记者从近期举行的辽宁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全省地方重点国企资产总额增长6.4%,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4%,收入、利润的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和30.6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发力,全省国有企业正如辽宁经济一样,已经走出最困难时期,开始步入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近年来辽宁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呈现了什么特点?当前还面临哪些难题?未来发展有何规划?近日,记者专访了辽宁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李伟。

  “改革是干出来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省一直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先手棋。首先是强化顶层设计。其次是加强组织领导。三是狠抓政策落实落地。

  ●对于每项重点工作,我们决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而是应明确责任单位,形成工作台账,挂图作战,通过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半年小结、年底综合考评的调度评价制度确保落实。

  记者:过去一年,辽宁国企改革发展的大事不断,感觉明显进入了由虚到实的“加速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和部署,辽宁国资国企改革迎来了怎样的变化?

  李伟:去年10月,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国企改革任务很重,当前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沓纲领的关键阶段,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乘数效应最高的阶段。这一指导对辽宁特别适用,特别是乘数效应,强调改革红利的倍增效果,意味着以前干的很多事情在接下来的持续改革中要见到成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省一直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先手棋。首先是强化顶层设计。自2014年1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以来,省级层面30多个国资国企改革政策指导文件相继出台,还有围绕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激发国企改革发展活力等相关文件正在履行发文程序,形成了完整的“1+N”文件体系;其次是加强组织领导。2015年5月,辽宁省成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1名省政府副秘书长任副组长,19个有关省直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资委,负责日常工作。2017年8月,领导小组由省长担任组长,分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并新增沈阳、大连两市市长为副组长,领导力量进一步增强;三是狠抓政策落实落地。特别是2018年,与以往相比力度更大、动作更快、措施更实、效果更明显。去年,全省国有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些重点难点改革取得突破。华晨集团与德国宝马集团合资的第三工厂开工建设,辽西北供水、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落地见效。国资国企系统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得到有效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持续加强。这些,都是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步一个脚印、啃“硬骨头”干出来的,大家攻坚发力、不辞辛苦的奋斗精神是国资国企改革的宝贵财富。

  记者:辽宁省在狠抓国企改革落实落地上,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李伟:我是2017年8月份到省国资委的,此前在省属企业工作时,感觉改革虽有一些动作,但氛围还不是很浓,效果不是很大。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提出“三个推进”要求后,辽宁省很快制定了国资国企改革的33项行动计划,之后又出台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并制定与之配套的三年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认为,工作不仅要一年一年地干,有些工作一年干不完,因此有必要拿出一个三年的中期规划。在三年攻坚计划的部署下,2018年省里梳理了50项重点工作,今年又梳理了40项。这样我们将中期目标与年度目标相结合,一年一年推进,既实现了工作的具体化,也保障了改革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对于每项重点工作,我们决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而是应明确责任单位,形成工作台账,挂图作战,通过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半年小结、年底综合考评的调度评价制度确保落实。比如厂办大集体改革就是辽宁多年来想干而没有干的事。去年省委、省政府下达死命令,要求各市在2018年8月底前必须出台改革方案,省里赶在年底前向中央上报了资金申请,这项改革就此推开。我们以今年10月底之前改革全面完成为底线,倒排工期,设置了3月底、6月底、10月底三个时间节点的工作进展目标,目前正一周一统计,一月一通报,确保如期施工。

  改革任务“一个都不能少”

  ●近两年,全省国有企业采取增资扩股、项目合资等方式引入各类资本1600多亿元。截至2018年底,省属企业混改比例达到51%。

  ●到去年年底,辽宁省属企业74个项目、驻辽央企486个项目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已全面完成,协议签订率、管理权移交率、资产划转移交率均达到100%,市属企业也全部完成分离移交工作任务。

  ●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是辽宁省这几年的一大特色。目前,辽宁省级层面已组建省交投、水资源、环保、城乡建设、粮食发展、工程咨询、地矿、旅游、健康、担保、辽勤、体育等12个企业集团,各市新组建了113个企业集团,有效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减轻了财政负担,增加了市场主体,打造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任务千头万绪,辽宁省重点实施了哪些改革动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效果?

  李伟:辽宁国资国企改革始终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进行,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同时从本省实际出发,坚持“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自选动作”符合实际、成效明显。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热点话题。2018年,辽宁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全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意见》,省国资委出台《加快推进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操作指引,省属企业均制定了本企业的混改实施方案,明确未来3年各年度任务目标。辽宁省通过深化对口合作、举办民企500强峰会等平台引入各类资本,积极稳妥推进集团层面和各级子企业混改。近两年,全省国有企业采取增资扩股、项目合资等方式引入各类资本1600多亿元。截至2018年底,省属企业混改比例达到51%,沈阳、大连混改比例分别达到54.8%和57%。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方向。辽宁省选择在传统优势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2018年5月省政府审议通过了《华晨集团、交投集团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方案》,提出改组的原则、方向和基本目标,要求企业建立“小总部、大产业”的管控模式,构建“资本层—资产层—生产经营层”三级管控体系,省国资委将15项出资人权利事项全部或部分授予试点企业。目前按照“一企一策”原则,辽宁省正逐一梳理华晨集团、交投集团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权责清单事项,有效落实董事会职权和对其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推进企业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

  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国企历史遗留问题众多,负担沉重,可以说是“穿着棉袄”在市场的大海中游泳。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辽宁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除了厂办大集体改革已全面铺开,到去年年底,辽宁省属企业74个项目、驻辽央企486个项目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已全面完成,协议签订率、管理权移交率、资产划转移交率均达到100%,市属企业也全部完成分离移交工作任务。此外,辽宁国企的市政、社区管理职能已全部剥离移交,国有企业消防机构全部完成分类处理,地方国有企业教育医疗机构已完成深化改革,34个省属医疗机构全部纳入辽宁省新组建的健康产业集团,实现统一专业化运营。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已在大连市开展,“僵尸企业”处置目前也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是辽宁省这几年的一大特色。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辽宁省在规模庞大的事业单位改革中,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原则,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资产与原先的主管部门脱钩,移交给国资系统统一监管,并将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优势互补的资产加以重组整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目前,辽宁省级层面已组建省交投、水资源、环保、城乡建设、粮食发展、工程咨询、地矿、旅游、健康、担保、辽勤、体育等12个企业集团,各市新组建了113个企业集团,有效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减轻了财政负担,增加了市场主体,打造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在实施上述改革动作时,辽宁省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具体方法和配套措施,帮助达成改革目标?

  李伟:目前,以省深化国资国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主体、其他部门和地区积极参与,共同支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比如在推进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科技厅等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主体壮大工程,推动省属企业组建一批重大创新领域实验室,鼓励支持省属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建设产业联盟,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产学研合作。

  到2018年末,省属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按可比口径比年初下降3个百分点,“三项费用”合计按可比口径同比下降3.4%,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实现20万元/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4.4%。这得益于省国资委和金融管理部门、人社部门与企业一道,持续实施债务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管控、推动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瘦身健体、降本增效等措施,有效防控金融债务风险,提高了管控水平和生产能力。

  在国企混改方面,辽宁积极参与国家试点行动,帮助混改和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一企一策”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推进了益康生物改制重组,渤海轮渡员工持股试点,以及东北制药集团“二次混改”等。同时,辽宁还在探索推进本钢集团、环保集团、城乡建设集团、健康产业集团、工程咨询集团、旅游集团等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在集团层面实施混改。

  在处置“僵尸企业”时,辽宁省采取兼并重组、依法破产、清算注销等方式,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对“僵尸企业”职工安置给予资金补助,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依法破产。在“事转企”改革中,省国资委对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实施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对竞争类、功能类和公益类企业提出不同要求,提高其运营效率和运行质量。总之,每一项改革任务都有具体方法和配套措施作为支撑,确保工作不悬空。

  记者:辽宁国企英模辈出,长子文化和奉献精神也比较浓厚,国有企业如何发挥党的建设优势,为生产经营加油添力?

  李伟:辽宁是新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摇篮和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辽宁国企历史悠久,创造了1000多个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辽宁国企涌现出以孟泰、王崇伦、郭明义、罗阳、徐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积累总结了一大批改革发展的经验,其中“要治厂、先治党”是辽宁国企在长期发展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搞好国企党建工作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我们持续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着力在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深度融合上下功夫,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统一的有效途径。这些包括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确立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党建工作要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鲜明导向,同时实施“共产党员工程”等系列党建工程,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让企业党委核心能力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党员干部和普通员工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企业稳健发展形成了强大推力。

  以深改补足短板

  ●2018年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及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明确未来三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七个突破”、发挥好“四个作用”。

  ●当前,辽宁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

  记者:当前,辽宁省地方国有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但还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呢?

  李伟: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辽宁国企还有不小差距。一是稳增长还不牢固,经济运行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部分企业“两金”占用规模较大,一些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和法律风险隐患。二是市场化治理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董事会职权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外部董事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企业行政化管理依然存在,活力尚未有效激发。三是新旧动能转换较慢,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还不充分,企业家和人才队伍须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且未形成规模效应,在国内“叫得响”的企业集团还不多。四是国资监管职能还需加快转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还需深入推进,分类考核、分类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五是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与生产经营脱节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有的企业推进改革抱有畏难情绪,存在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现象。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辽宁省国资国企改革未来有什么规划,打算从哪些方面发力?

  李伟: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2018年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及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明确未来三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七个突破”、发挥好“四个作用”。

  “五个转变”是以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资监管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以战略性重组为重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资本布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齐头并进”转变;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向市场化转变;以技术、管理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以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为核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运行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实现“七个突破”。一是在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上有新突破。二是在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上有新突破。三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有新突破。四是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有新突破。五是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有新突破。六是在提升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有新突破。七是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有新突破。我们为“七个突破”都设置了具体的指标和任务。

  通过达成这些目标,发挥好国有企业的“四个作用”:一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中发挥引领作用;二是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带动作用;三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四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当前,辽宁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使国有企业切实发挥“龙头”和主力军作用,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记者 陈梦阳 王炳坤 沈阳报道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