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家长请钟点工给学校搞卫生一举多“失”

2019年02月21日 13:33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年后要找个钟点工,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往年这个时候,保洁阿姨陆续回来上班了,今年却更难约了。记者发现,快开学了,原来一大拨钟点工都被家长叫到学校里去了!杭州市一位钟点工阿姨说,给教室搞卫生,她也是第一次。她在同行交流群里听说,这两天不少人都接到了来自杭州各个学校家长的订单,都是去给教室搞卫生。(2月20日《都市快报》)

  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相继开学,闲置了一个寒假的教室落满了灰尘,校园里也需要打扫、清洁。尽管绝大多数中小学都有校园保洁人员,但一方面保洁人员人手比较少,覆盖不了偌大的校园;二则保洁人员也不可能每间教室都进去打扫卫生、擦拭桌椅。所以每年开学季,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自己来打扫卫生,对于初中、高中还好说,孩子们一般都能够胜任,但是对于小学生,可能存在体力不够,清洁不到位等等问题,所以一些学校会通过班级群、家委会等来征集家长志愿者,协助学生打扫卫生。

  本来这也是一件好事,家长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教室卫生打扫得更好,同时也体现了对学校工作的配合,对学生学习的关心。但是一些家长面对学校和老师的倡议,却开始“偷懒”,干脆自己花钱请家政公司的保洁员、钟点工到学校去帮助孩子打扫卫生、清洁教室。此举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其中尤以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居多。与此同时,包括学校校长、老师在内,也不同意家长的这种做法。

  在笔者看来,家长花钱请家政人员上学校帮助打扫卫生,可以说是一举多“失”,确实不值得提倡。其一,本来学生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家长花钱,既算是一种无谓的支出,同时也加重了部分家长的经济负担。现在刚过完年,很多家政从业人员还没有返城工作,家政服务收费相对较高,尽管家长请家政会按照AA制由家长们分摊,但必定还是部分家长不愿意出这份钱。

  其二,学生失去了参加劳动锻炼的机会。打扫教室、校园卫生,不算是什么重体力劳动,即便是小学生,也是可以胜任的。虽然在清洁的程度上,他们无法和专业的家政人员相比,但这正是提高他们劳动能力,锻炼他们劳动技巧的机会,殊为难得,结果却被家长们用钱给“买走”了。

  其三,孩子们在老师、家长志愿者的带领和指导下打扫卫生,也是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的大好契机。现在的中小学生,不但劳动机会很少,而且需要团队合作完成一件工作,达成一项目标的机会也比较少,而集体打扫教室和校园卫生,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何不充分利用,而白白错过呢?

  所以说,家长花钱请家政人员帮孩子们打扫教室和校园卫生的做法,实在是一举多“失”,不甚明智。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对这种现象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劝止才行。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压岁钱归谁管,考验父母智慧    2019年02月12日
  • ·莫让低价网课冲昏头脑    2019年02月02日
  • ·疯狂囤网课须防“消化不良”    2019年02月02日
  • ·特别的“家长会”,值得反思    2019年01月2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