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乡村产业兴旺新动能

2019年01月04日 07:23   来源:人民日报   高云才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产业兴旺是重点。要深化农村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质量效益双提升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中国农业告别了又一个丰收之年,迎来了又一个奋进之年。这个时刻,中国农业被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所萦绕——粮食产能站稳新台阶,农业现代化水平取得新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站上新起点,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农村民生实现新改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中国农业的底色格外绚丽。

  乡村振兴,如此迫切。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表现在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乡村振兴,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产业兴旺是重点,需要千方百计凝聚起产业兴旺新动能。

  深化农村改革,为产业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依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党中央决定,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重大举措,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亿万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期待,给农民吃下了长效“定心丸”。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理顺“三权”关系。按照农村改革扩面、集成、提速的方针,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为乡村产业振兴创造有利条件。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振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方面,任何时候不要忽视小农生产。小农生产在传承农耕文明、稳定农业生产、解决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升小农户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扶持小农户拓展增收空间,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另一方面,适度规模经营不要刮风,更不要“一刀切”。要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生产的关系,经营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推动质量效益双提升,为产业振兴转换增长动能。

  巩固、增强、提升、畅通,饭碗牢牢端在手中,换一种端法,端得更稳当、更牢靠。关键是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要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农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质量效益提升,换一种思路,视野开阔,疾步稳行。农产品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得出、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效益优先,就是善于发现农产品价值、乡村价值,并通过机制和平台建设,推进价值实现。扭转只有生产农产品才是产业的旧思路,拓宽视野去发现。如今,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乡村旅游作为服务业同样是产业,同样能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国情、民情、农情,情系乡村振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乡村振兴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