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狗血”冷了热血

2018年12月06日 06:57   来源:钱江晚报   陈进红

  白天不懂夜的黑。善良的人们难以想象,温州11岁男孩失联,竟是“狼来了”的故事。经初步查明,这一事件是男孩母亲为测试父亲的感情,而故意制造的虚假警情,始作俑者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家庭狗血剧上演成全国反转剧,激起了众人的惊愕与愤怒。

  这起虚假报案,不仅耗费了大量公共资源,还辜负了多少人真挚朴素的爱心:仅钱江晚报发出的寻人微信,阅读量就达500万,留言过万条。到头来,片片真情,却被雨打风吹去。

  发生这样的事,人们最为担心的是,当公众善心被透支、社会诚信遇危机,人们将遭遇“狼来了”的故事中最后的结局。这样的担心并非过虑,“老人倒了扶不扶”一度成为舆论话题,正是类似事件的后果。

  个别人的任意妄为,最终伤害的是不特定多数,让全社会为恶行买单。

  要防止这样的“狗血剧”重演,必须让导演者付出应有的成本。在男童失联这起事件中,责任人既要承担道德的谴责,也一定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他们理应承担公共资源投入的成本。恶有恶报,这既是朴素的道德期待,也应成为法治社会的现实结果。与此同时,舆论要坚定不移地褒扬善心善举。这一次的网上寻人形成热潮,正是社会积极向上正能量的表现。民心可恃,民心可贵。事实上,即便在这一事件中,网友的热心也并非没有价值。作恶的是大人,而11岁的孩子是无辜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关注孩子的命运并没错,这种成为全网热潮的关注,也推进了事件的调查、真相的揭开。

  在打击“狗血”的同时,我们更要选择相信热血。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公众的惊诧与愤慨,正在于它是非常个别的现象。面对“狗血”,我们更需要客观理性地认识到,今天和未来,善良依然是大概率事件。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求助、报警,都是基于真实的需求。我们大可不必因为黑子的存在,怀疑整个太阳。

  选择相信热血,因为这是我们的最优选择。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人能够完全独立生存。我们都希望,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帮助。作恶者必定受到惩罚,但作为社会共同体的一员,如果因为这些个例,而让社会变得冷漠,那就成了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我们自己。一个猜疑、互害的社会,绝不是人类的宜居之所。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选择相信热血,也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选择相信热血,也是选择一种人生观价值观。“诚信、友善”是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做人的本分和义务。善良是人性的光辉,但人性是复杂的,不是每一次善心,都能得到对等的回报。从更高层次来看,期待回报本身,就已经把善良庸俗化了。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我们选择做好人,不是为了回报,而因为那是对的事。”

  让我们选择相信热血,该出手时就出手,别让“狗血”冷了热血。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