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湾选举:民心思变缘于民生凋敝

2018年11月28日 07:45   来源:北京日报   林红

  近日举行的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绿地变蓝天”。这是对2014年民进党大胜的戏剧性反转,是对蔡英文当局的不信任投票。国台办发言人直言不讳,这一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

  民进党之败,败就败在以为“没有九二共识也可以有经济发展”的执政路线。2016年蔡英文上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严重倒退,政治联系中断,经济社会交流遇冷,观光业萧条凋敝,连带引发其他行业不景气,民众提高实质薪资的愿望落空。同时,当局“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和“前瞻计划”等政策不仅没有得到社会共识,反而激化冲突矛盾。严峻的执政形势之下,民进党却热衷于对国民党围追堵截,将政党利益凌驾于民众利益之上,令人深感厌烦和不满。

  对执政当局的失望,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民众的信任值。这次选举过程中,国民党打出“选某某人就是选蔡英文”的口号,产生广泛共鸣。也是因为这层联系,加上自身治理业绩太差,高雄的陈其迈和台中的林佳龙都被选了下去。结果证明,民进党当局无意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持续恶化,台湾的地方治理和经济发展将直接受累。民众有痛感,他们就会用选票发声。

  国民党之胜,又胜在哪里呢?

  首先,不是由于国民党有多好,而是由于民进党政绩太烂,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民众要用选票来教训执政的民进党,于是又给了国民党机会。在这个意义上,国民党的胜选与国民党自身或许无关。

  其次,这是台湾政党格局提供的机会,第三势力没有形成化解蓝绿对抗的中道力量。民众在两大党之外并没有太多选择。在台北的选举中,无党籍的柯文哲当选,但只比国民党的丁守中多3200票,胶着的竞争证明“白色力量”并无优势,传统政党仍是主导力量。

  国民党的韩国瑜空降民进党“铁票仓”高雄,提供了另一个观察窗口。之所以逆袭成功,正在于他把握了两岸议题与台湾经济的必然联系。在竞选中,他痛揭“高雄又老又穷,各行各业萧条得不得了”的疮疤,痛斥民进党有一堵意识形态围墙,牺牲了高雄的利益。

  民进党之败成就了国民党之胜,也将蔡英文当局企图遮掩的两岸关系与台湾经济紧密相连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上。台湾民众给了蔡当局两年时间,但蔡英文并没有把握住。

  较之以往,这次选举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政党色彩弱化,蓝绿版图零乱。越来越多的选民放弃了政党取向,希望跳脱蓝绿恶斗,更关注民生发展的现实困境,更注重谁可以带来有希望的改变。二是民生议题与两岸议题结合了,并产生正向效应。民进党也打两岸牌,却是诬蔑“大陆介入岛内选举”,对于如何化解两岸症结以发展经济则既无意愿也无能力。韩国瑜把两岸议题带入地方选举,表示“九二共识”就是他对两岸的看法,其当选促使更多的民众思考这个事实:只有两岸一家亲,台湾才有未来。

  民心思变是因为民生凋敝。民众的不满和失落化作一张张流失的选票,动摇着民进党执政的基础。韩国瑜等人看到大陆经济的磁吸之力,成就了一匹“黑马”。至于最后能努力到几分尚待观察,但至少这条路子的方向是对的,为国民党的翻身提供了关键契机和外溢效应,也应该会给岛内其他政治势力以启示。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