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而今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可以预见,中国将在扩大开放中与世界各国分享更多的机会和利益,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
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应邀出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要为世界经济发展把握正确方向,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治理思路,同舟共济,共同驾驶世界经济的大船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将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11月17日新华网)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全球化暖风劲吹,带着我们进入 “全球价值链时代”。人类已经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只有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才能真正构建起“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达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
同一个亚洲,同一个未来。关起门来搞建设不会成功,开放发展才是正途。亚太经合组织的诞生和发展顺应了开放融合的历史潮流,顺应了亚太地区谋求发展的强烈愿望,顺应了各国人民携手应对挑战的共同需要,在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再一次发出的“中国声音”,将继续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亚太共同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球贸易自由化面临日益增长的挑战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了新希望。共建“一带一路”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衔接。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区、白俄罗斯的“巨石”工业园区、墨西哥的华富山工业园区……从点到面,从区域到全球,世界正在享受“一带一路”带来的“中国红利”。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发展起来的同时,也一直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助推中国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加快自身开放向推动全球共同开放转变。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领头雁,中国的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创造更多的机遇。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而今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可以预见,中国将在扩大开放中与世界各国分享更多的机会和利益,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面对历史大潮,五项主张是必然选择
既然同舟 就须共济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