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与其“花式促销”不如“化繁为简”

2018年11月08日 11:43   来源:东方网   杨玉龙

  在去年“双11”被吐槽促销规则堪比“奥数”后,电商平台声称今年玩法更简单。但不少消费者发现,这个“双11”还是费心费力,一边是复杂的优惠规则,一边还要提防商家虚假降价的猫儿腻。(11月7日《北京日报》)

  “双11”促销规则堪比“奥数”,当电商商家给消费者留下这样的口碑和印象,势必会影响到消费体验。更何况,一些商家促销“奥数”算法的背后,往往掺杂着虚假打折、产品质量打折等“套路”,也必然会让消费者大呼上当。不过,消费者并不傻,消费体验不佳,加之产品不咋地时,一则会吐槽不断;二则会依法维权。反倒是,商家会因此聪明被聪明误。

  其实,商家的经营策略令人理解。无外乎是靠一些别出心裁的营销模式,吸引人的注意;尤其是,摸准了商家“贪图便宜”的心理。不过,营销手段再高明,再能够吸引人,也不能背离法律法规规定,以及消费者内心的承受力,否则便是短视之举。消费者讲究的终归是“真实惠”——价格合情合理,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有保障。

  笔者以为,商家与其在“花式促销”上下功夫,远不如在“化繁为简”上着力。事实上,网购的兴起,已经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即便是“双11”可以借机让电商经济大火一把。但是,也应明白,消费者也越来越成熟,不仅表现在不再盲目追求产品价格走低,而是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且在消费上也更加理性,也就意味着一些“套路”或许并不起作用。

  同时,从监管层面来讲,无论是各级消委会的警示,还是监管部门的约谈与监管机制,均反映出电子商务已进入“监管趋严”时代。也就是说,电商平台管不好平台上的商家难逃法律惩治;同样,对于网店经营者而言,还抱着“一锤子”发财之道,难发财更难逃监管的严厉惩治,不仅会丢脸更会丢财。

  而且,营销策略“化繁为简”,对于商家并没有亏吃。打折贵在明面,让消费者真切体会到。倘若,规则绕来绕去却不见得是“真打折”,丢掉的只能是商家诚信。更何况,复杂的规则可以将消费者一分为二,既可以吸引一些消费者的眼光;也会因规则复杂丢掉一部分客源。尤其是在快节奏与套路无处不在当下,消费者往往追求“一目了然”。

  诚如相关人士所言,“与其成天琢磨花样,不如把心思用在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上。”经营之道莫过于此。商家忌惮“双11”低价压力,通过各种花式手段与平台规则做起了“猫鼠游戏”,而对于消费者难以获得最实惠的价格。如此之下,“上帝”不满意,自家的生意可会持久?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违背了“上帝”意愿岂会有好果子吃。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