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其佐认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是中国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需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定能够成为一场高水平的国际性展会,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11月
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欢迎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各国贵宾时发表致辞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不是一般性的展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习主席热情洋溢的致辞,充分彰显了我国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向全世界响亮宣告新时代中国全面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实际行动。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改革开放的伟大奇迹,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全面扩大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断——“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今天,虽然对外开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这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宏伟目标和战略布署。
实现这个目标,让中国在同世界交融发展的画卷中更加靓丽光彩,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上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是中国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需要。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大行动。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逆全球化”、保护主义逆潮涌动,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战,国际社会对拓展中国市场愿望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的标志性工程,是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动作为。当前,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而是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通过进口优质产品和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竞争。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利于丰富国内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奋力开创新时代发展图景的新境界。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推动全球互利共赢的公共产品。打贸易战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包容协商才是妥善解决各国之间经贸分歧的正道。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全球经贸领域的一场盛会,是自由贸易的一场盛会,更是中国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继续推动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大政策宣誓和行动,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展示。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4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伟大进程。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定能够成为一场高水平的国际性展会,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经济学家、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会理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其佐)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从首届进博会看中国改革开放
进博会对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