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片这40年的改变

2018年10月31日 07:15   来源:北京晚报   王金跃

  “经过改革开放40年以后,今天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经济生活都非常好,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年轻人所感叹的、所回忆的、所关心的就是我的人生怎么才能够更正常、更美好。这跟第五代当年的反思整个民族百年命运完全不同。”在“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研究学术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首先阐述了当下青春电影的时代背景。

  倪震教授将“第五代”电影作品中所描写的青春中的命运、成长、爱情等主题与21世纪初中国电影青春片中的电影主题、电影艺术形式上进行比对,以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发生和演变着“断裂式的历史线索”;并试图从两者间的断裂、变更和替代中,引起对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回溯和展望。倪震教授认为,“第五代导演”作为艺术运动的一种过程,指的是从1983年到1991年这个时间段,在这以后,第五代的导演们开始各走各的道路,各有各的艺术追求,“陈凯歌、张艺谋、田庄庄、李少红等都不一样了,但是作为艺术运动的第五代电影,在1983年到1991年这个阶段是有些共同的东西,有群体性的追求和探索。”

  “第五代导演的青春片是历史的悲叹和青春湮没的铭记。”在倪震眼中,除了《红高粱》这样的片子,张艺谋早期电影如《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青年女性悲剧命运的展现,是一种系统的也非常艳丽的青春悲剧的表现,“第五代早期电影是跟中国文学非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很多电影都是从中国文学改编而来的。比方说《黄土地》、《红高粱》。”

  到了21世纪,倪震曾经对2015年轻导演做了研究采访,“新世纪的中国电影是在完全不同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由此形成中国银幕上的一种新气象。新世纪的中国青春片表现了青年人个体的生命追求和自由意志的表达,其中2014年前后两三年产生了一个中国青春片的高潮,在那两三年里每个月中国大银幕上都会有三部左右的以青春片、青年人题材为主的年轻电影公映。”

  其中《失恋33天》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为典型。倪震认为,《失恋33天》大卖,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部电影首先是由鲍鲸鲸的同名人气网络小说改编而成,这部网络小说在中国年轻人当中形成的影响马上被这部朴素的恋爱电影表现了出来,“想一想,这跟第五代当时热烈的情况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比,今天的年轻人所关注的跟当年知青们从农村回到大城市的体验,相差实在是太大了,《失恋33天》这部电影非常朴素又真实地表现了年轻人当前生活中的问题。”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则是表现了70、80后中国年轻人的一种集体回忆。

  到了2014年,包括《同桌的你》、《心花路放》、《一生一世》、《岁月》、《匆匆那年》等多部国产青春片大量出现,形成了一个高潮,“这些影片都有共同的主题,就是叹息、回忆和挽回——终于我那青春就过去了,这么快我的青春就过去了”。 倪震认为,中国社会经过改革开放40年以后,社会的物质生活、经济生活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年轻人所感叹的、所回忆的、所关心的就是我的人生怎么能够更正常、更美好,能够不要有那么多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失败和痛苦。”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