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看待中国经济需要信心戒心决心

2018年10月31日 07: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范恒山

  面对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和诸多新挑战,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思想定力、加强统筹协调,精准施策,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大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第二,全面调动经营者劳动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凝心聚力做好攻难关、补短板工作。

  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要充满信心,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要保持戒心,对把握关键方面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要坚定决心。

  对平稳发展的态势要充满信心

  过去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年度增长有高有低,但总体保持了高速发展水平。1978-2010年,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0%。从2011年起,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至2016年仍然保持了平均增长7.6%的水平。2017年出现逆势回升,达到6.9%,而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8%,整体来说,2011年后,年度增长平均水平较1978-2010年有所降低,但细致观察,它具有一些重要特点:

  第一,这是在国际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况下实现的。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除2010年增长指标有些反弹外,世界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增长缓慢、复苏乏力,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显得十分亮眼。

  第二,这是在经济增长基数已经较大的水平上取得的。中国经济总量保持世界第二的水平,虽然与位居第一的美国有较大的差距,但也与第三位后的国家拉开了较大的距离,基数已不小。与国外相比,中国每年的增加值超过了一个中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自身相比,当前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前些年增长几个百分点。

  第三,这是在主动调节速度推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基础上实现的。这个时期,大体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体现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化和质量提升的战略取向与工作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工作主线、“三去一降一补”是工作抓手,钢铁、煤炭等支撑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的产能增长被抑制、削减,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泡沫被挤压化解,这种状况下所取得的增长速度是相对实在的,增长的质量是提升的。

  第四,这是在一些触及权力和利益关系的改革不断推进情况下实现的。这包括大力度推进反腐败斗争、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优化国家治理方式,包括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建设信用体系,包括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污染防治、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等等。其中的一些改革举措对经济的长远发展颇有益处,但对提高当前的增长速度则可能会形成一定影响。

  第五,这个增长速度与体现经济向好发展的其他重要指标保持了良性协调。除了与质量、结构、效益改善相得益彰外,物价持续保持总体较低水平、年度新增就业人数屡超计划预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改善、社会运行保持总体安宁稳定,这种良好状况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是罕见的。

  第六,这一时期增长速度波幅微小。尤其是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连续十二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波动幅度在0.2%以内,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这些特点不仅清晰凸显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也强烈昭示了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行稳致远的韧性和潜力,并给进一步看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对面临的重大挑战要保持戒心

  前景光明,并不意味着前行的道路一帆风顺。

  第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眼下美国挑起了国际经济贸易摩擦,特别是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事实上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区域一体化已经把各个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国的发展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作为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作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不仅面临着世界一般性变化的挑战,还将面临针对自身的一些特殊挑战,这种挑战许多是突如其来的,并且会是比较激烈的,而他们带来的冲击一般都会比较大,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做好科学预判和有效应对。

  第二,经济脱实向虚的挑战。实体经济是一国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是体现强盛和发达的依托,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国家现代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代表着核心竞争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核心,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过去一些年来,受体制机制、管理水平等的影响,一个时期里国内投机性金融活动和泡沫性房地产经济相互支撑、螺旋推动,致使经济发展呈现出脱实向虚的色彩,重要生产要素大规模向虚拟经济领域集中,实体经济发展得不到金融等的有力支持而前行缓慢且深拓不足。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总体看是大而不强,供给质量效率不高、国际分工地位较低。

  第三,核心技术的挑战。核心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与命脉,近几十年来,受思想认识约束和经济脱实向虚等影响,我国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关的机制建设和工作举措有所减弱,在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创新上的差距有所扩大。就当前情况看,中国基础科学短板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比较突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活生生的事实反复告诫我们,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受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供给、体制政策等的制约,要改变这种状况并非易事,且追赶的时间也不会短暂。

  第四,市场信用的挑战。市场信用是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是市场正常有效运转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良好的市场信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等状况还较严重。

  第五,粗放管理的挑战。有为的政府是中国独具的特色与优势,而有为的政府来自于政府科学的、精准的作为,有关经济的政府调节或宏观调控更应以精准、细致为基础。但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管理粗放,在缺乏深入调研、透彻分析的情况下,想当然决策,抓工作浮光掠影止于表层而不精于细节,出问题后热衷于以运动式一阵风的方法来解决,如此等等不仅导致许多工作缺乏质量和效率,也使同样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接连发生,给国家和地区带来严重损失。

  对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要坚定决心

  面对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和诸多新挑战,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思想定力、加强统筹协调,精准施策,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大力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是优化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解决政府过度干预问题,做到“有为不越位、及时不随意”,有效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不合理障碍,最大限度降低制度化交易成本。应在总体缩减的前提下精准制定管理清单,并不断优化管理方式。二是优化开放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对外商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好国家大幅度放宽有关领域市场准入的措施,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推动全国开放不断向纵深挺进。三是优化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全面建立市场信用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搞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严厉惩治各种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搞行业垄断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的行为。四是优化配套体系。加强营商链条网络建设,形成前后端生产环节无缝连接配套的优良环境。

  第二,全面调动经营者、劳动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坚定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经济发展与直接增加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连接起来,使之体现为每一个普通家庭收入和财富的增长。二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为基石,以优化市场信用环境为保障,以强有力的激励约束为手段,以健全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为纽带,充分发挥企业家的能动作用,使企业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从而推动企业成为经济主战场的生力军。三是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建立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鼓励其积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四是完善干部选任制度和奖惩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开拓创新。

  第三,凝心聚力做好攻难关、补短板工作。要立足挖掘内需潜力、灵活拓展外部市场,开拓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抓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通过政策调整和“三去一降一补”等措施,一方面抑制泡沫性房地产经济、投机性金融活动等的发展,引导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集中;另一方面推进简政降税减费,努力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类成本,以质量为基础、创新为导向,切实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

  二是着力实现核心技术的全面突破。充分发挥我国制度的特殊优势,建立行之有效的攻坚体制和激励机制,以科学家和企业家为创新主体统筹整合力量。

  三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按照形成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促进重点地区发展支撑的要求与导向,摸清情况、突出重点,完善和提升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网络等各类基础设施,特别是解决好领域欠账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四是加大统筹城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力度,把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推进户籍制度等重要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强化各城市对所在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城带乡的硬机制、硬任务和硬指标;深化二元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的机制;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促进优势经营主体、先进生产方式和现代技术手段进入农村农业。

  五是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多途径并举,按期保质打赢扶贫攻坚战;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多渠道就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是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

  七是严格管控各种风险。

  八是强化精细化管理与调控。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