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矢志自主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强本固基

2018年10月24日 09:26   来源:中国网   杨飞

  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格力电器公司,先后视察了公司展厅、精密模具车间和重点实验室。习近平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我们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人口、土地等要素红利正面临拐点,创新发展也已成必然选择。续写筑梦中国新篇章,13亿多人民群众就应敢于担当,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原始创新不强、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都客观上导致了核心技术陷入了“缺芯少魂”的尴尬境地。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有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自控,才能助力实现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创新必须真真正正落实到实践中,成为一种精神、意识和习惯。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扭住“硬骨头”攻坚克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让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通道更通畅,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上,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时期,在中华民族最接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紧要时刻,也更加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这就需要着力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坚决祛除束缚人才的限制性规定,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向着未来进发,更应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创新共识,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来。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13亿多人民群众就应抓住机遇,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与新一轮改革开放相结合,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创新型国家提供战略支撑,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杨飞,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企业伪创新 必被市场淘汰    2018年08月03日
  • ·遏制企业伪创新 应围绕产业化    2018年08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