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2018年10月17日 07:10   来源:人民日报   桂从路

  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层层抓好落实,才能解决问题

  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今年扶贫日来临之际,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正式启动,将对内蒙古、吉林、安徽等26个地区和单位进行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强化巡视监督、推动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必将为新形势下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把好监督执纪关、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是决胜全面小康、落实好扶贫政策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明确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把抓”,到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再到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责任的堤坝越筑越实,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此次专项巡视首次聚焦脱贫攻坚,针对政治责任的监督和落实,正体现了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过去5年,脱贫攻坚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农村累计减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减贫137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7年末的3.1%。我们之所以能书写“最成功的脱贫故事”,除了坚定的政策目标、科学的行动规划,关键也在于各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履职尽责,以坚决的责任落实不断激荡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事实证明,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天,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也要看到,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任务十分艰巨。宏观来看,目前,我国贫困人口总量仍在千万数量级,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诸如“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高、基础条件薄弱,战胜贫困的难度很大。在微观层面,建档立卡的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懒等现象,有的脱贫之后出现返贫,亟待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切实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层层抓好落实,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

  越是艰难的工作,越需要踏实的作风。现实中,有的地方在扶贫产业选择上闭门造车,在扶贫项目设计上好大喜功,在工作开展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地方在扶贫工作中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怪圈,出现弄虚作假、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等不良现象;有的驻村扶贫干部“蜻蜓点水”,扶贫“雨过地皮湿”,扑不下身子、迈不开步子……这些情况虽是少数,却影响着脱贫攻坚的实效。党中央、国务院继2015年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后,今年6月再次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自觉强化政治责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我们就能让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推动扶贫事业不断结出新的硕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肩负起脱贫攻坚的重任、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不仅能战胜贫困,也将在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意义重大的事业中,标注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和担当。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打一场硬仗 树媒体公信    2014年04月04日
  • ·刹住中秋送礼之风是场“硬仗”    2013年08月23日
  • ·价格改革还要打很多“硬仗”    2017年08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