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抓住了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时机,推动价格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打好价格改革攻坚战,一方面,深入推进依法治价,提升价格管理科学性、规范化和透明度,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放、管、服”改革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定价范围进一步缩小,价格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97%,表明价格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尚未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不足3%,但这恰恰是价格改革“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因此,价格改革还有很多“硬仗”要打,改革攻坚的步伐停歇不得。
近年来,我国抓住了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时机,推动价格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放开能够由市场形成的价格,减少政府干预。另一方面,在妥善处理上下游、居民与非居民、国内与国际关系基础上,区分基本与非基本需求,深化农产品、资源能源、医疗、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逐步建立起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总的来看,目前我国价格改革中不少难关已经被攻克,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建立,释放了明确的市场预期,使市场竞争更充分,市场供给能力和效率随之提高。
当然,随着一些相对容易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完成市场化改革,剩下的领域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例如,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已经出台的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等措施仍有待健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领域价格改革还需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价格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些领域的价格改革,往往涉及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难度很大,改革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也比过去要更复杂得多。这些领域的改革又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改革中既要确保放开的价格不发生异常波动、不影响群众基本生活,也要探索完善新的价格调控监管办法、规则。此外,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难度加大,一些地方推进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有待加强。
正因如此,剩下不到3%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改革,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要把价格改革继续推向纵深,就必须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敢啃“硬骨头”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狠抓落实,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积极开展创新性的探索,更大胆的尝试,定期督查、强化问责,全力打通政策出台的“最先一公里”、政策实施的“中梗阻”与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
打好价格改革的攻坚战,并不意味着政府要集中精力盯着不到3%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搞改革,对已经交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放任不管。价格放开以后,政府仍然要做好监管和服务。一方面,深入推进依法治价,提升价格管理科学性、规范化和透明度,对政府定价项目要依法严格规范政府定价行为,坚决管细管好管到位;对经营者自主定价领域,则要通过健全规则、加强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和促进公平竞争,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放、管、服”改革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强化价格决策参谋服务、成本调查服务、价格认定服务、价格信息服务等,提高价格公共服务水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火灿)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