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拔大蒜防污染 为民生算大账也要算细账

2018年10月10日 11:48   来源:南方网   秦仲

  这几天云南大理洱源县在网络上成为了热点,有多位网友反映,洱源当地政府准备以农药化肥污染洱海为由,强行铲除老百姓已经种植的大蒜。一份大理《“七大行动”督查整改通知》文件要求:快速行动,广泛宣传,在全市范围全面禁止种植大蒜。而可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大蒜是洱源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种植已有20年之久。(10月9日中国之声)

  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渐成社会广泛共识和共同追求,大理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禁种高需肥水作物大蒜引导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减轻和遏制农业灌溉给洱海带来的污染负荷,积极意义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不少民众表示拥护和支持政府决定,哪怕亏损一点也要尽到责任和义务。

  既然禁种大蒜有着良好的民意基础,宣传工作和政策性补偿也很到位,当地群众和一些网友何以对此颇有微词?一位参与大蒜铲除工作的领导坦承,相关政府部门在时间、节令上掌握得不好,如果能在农民购种、种植前进行要求和疏导,而不是等到苗长出来再拔,行政决策效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每亩赔1200元,但是种蒜的成本基本上在3500元左右――补偿难以消化投入成本是一个方面;8月份宣传禁种大蒜作物,但大家此前已经把蒜种买好,9月10号左右陆续把蒜种下,也没有人硬性要求,强行把已经生长的大蒜铲了,行政决策不讲效率、不算细账、简单粗暴更滋生了群众不满情绪。

  改良种植结构,转型生态发展是大事,可以说具有压倒性的地位,说到底最终受益的也是民生,讲全局、算大账当然是必须的。但在具体决策、实施过程中,还得算细账、讲效率、重方法。倘若禁蒜令能够赶在群众购买蒜种之前下达,引进低需肥水作物也能未雨绸缪而不是尚在部署中,那么既可以减少群众损失,又可以把用于事后补偿的钱用来办其他民生实事,更可以避免因此而让群众闹心、添堵。

  这看上去是对政府工作的苛责,但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群众利益无小事,政府部门出台某些行政决策,不宜就事论事、单兵突进,而应综合方方面面的利益通盘考虑,认真权衡利弊得失,尽可能趋利避害,把行政成本和群众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此更能显示政策的民生温度,更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新时期提高行政决策和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的必然要求。

  推进实施农业生产转型升级,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绝非禁种什么、引种什么和给予补偿那么简单。多做细节工作、多些科学含量,多替群众着想、多些民生考量,才有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相反,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