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题要收5元钱,有人大惊“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精明”,甚至冒出商业逻辑“侵蚀幼小心灵”之慨。其实,这事儿没那么严重,实在不必上纲上线。
今天的中国,早已过了“耻于言利”的时代。讲习题、看笔记收费,与其说是孩子“早熟”“世故”,不如说这更像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劳动交换”。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劳动付出可以获得报酬”已经成为某种共识,很多父母都曾以付费方式鼓励孩子做家务。我们暂且不论“讲道题收5元钱”合适与否,单就这种交换方式而言,与“刷厕所父母奖励5元钱”并无本质区别,完全没必要视之为洪水猛兽。
在笔者看来,让孩子早点了解劳动交换或商品交换的逻辑并不可怕,相反,倘若引导得当,还可能大有裨益。一方面,孩子们未来都要步入社会,这些规则迟早要了解,早接触早习惯没准还能减少其进入社会后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通过一些交换能够清晰地告诉孩子,付出是有收益的,获得也是有代价的。不少大企业家都曾分享自己小时候在社区送报、送奶挣零用钱的故事,言语间也常常感谢这些经历对自己成长的促进作用。
认可孩子的“劳动交换”,并非否认互帮互助的价值。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交往规则,完全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如果说,缺乏“交换”“价格”等概念认识时,孩子们的无偿互助是源于赤子天性,那么在清楚了商业逻辑、明白了收益价值之后,仍能够选择倾力帮助而不要回报,才算真正懂得了处世的规则与情谊的温暖。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