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朋友圈之“累”,当除掉虚荣心

2018年08月31日 14:38   来源:东方网   刘天放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5%的受访者会定期精减朋友圈,26.2%的受访者不会。平时社交中,54.3%的受访者会推掉不必要的聚会,48.8%的受访者会按照重要程度对周围朋友分类。在交友方面,62.0%的受访者建议真诚待人,54.1%的受访者认为好朋友无需太多,交朋友要注重质量。(8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仅从50.5%的受访者会定期精减朋友圈就可以看出,朋友圈里并不都是真朋友。而定期精简朋友圈的目的,无非是想把那些只是“挂”在朋友圈里而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朋友作用的人减掉。这恰好验证了如今流行的那句话:“朋友圈缺朋友”或“朋友圈没朋友”。可如果连美其名曰的“朋友圈”都“缺”朋友甚至“没”朋友,那朋友圈岂不是名不符实?

  朋友,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人们常说,朋友是“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度时,可称之为“知己”。即使按最低标准,朋友起码也该是双方之间感情较好,有一些共同语言经常交流,相处起来较为舒适的人。

  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有了朋友圈,但无论如何,按照广义的朋友概念来说,都是双方有“心理契约”的那种关系。即便到了网络上,朋友一词,也分为素友、盟友、密友、挚友、笔友、闺友、恒友等,也可分为款交、至交、世交、故交等,还有车笠之交、金石之交、平昔之交、心照之交、肺腑之交等。虽然“网友”的外延更广,但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的朋友,毕竟差别很大,因为“网友”是虚拟世界的朋友,是“虚拟”与“真实”毕竟属于两个世界,不能混为一谈。

  遗憾的是,虚拟空间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样。如今朋友圈变“炫富圈”“保健圈”“营销圈”甚至“欺诈圈”的事例很多。稍不留意,就会被套路蒙骗,被不良信息欺骗。而且,网络上的朋友圈比真实世界的朋友圈更为隐秘,因为仅是在虚拟空间交流,对于圈里的那些“朋友”,其品性如何,根本缺乏深入的了解。就算没有上当受骗,如果整天沉迷于这样的朋友圈,时间久了,也会劳累身心,对于忙事业的人尤其是中青年人来说,没有多少好处可言。

  而从58.0%的受访者认为会劳累身心,52.5%的受访者认为会导致对周围亲近的人疏于关心,42.8%的受访者认为这样牺牲了很多自己的时间,35.4%的受访者觉得并没有什么收获,感觉很空虚,29.7%的受访者认为这会让人沉浸在无意义的琐事中,就可得到证明。在这样的朋友圈忙于应酬,就将大幅减少自己的时间,留给自己的除了空虚还是空虚,况且,还得不到真正的友谊。正如有专家所言,首先自己要变优秀,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然,对朋友圈也不能一概否定,毕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交友趋势还将延续,也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作为真实世界的人,还是要多在真实世界而非虚拟世界里寻找知己。就像真实世界里也不应该总是应付朋友之间的交往一样,在虚拟世界中维护多个人际关系,且还有那么多未知因素,岂不劳心费力?

  而有人在朋友圈疲劳应付,总想以“朋友多”自居,恐怕还是虚荣心作怪。由此,若想摆脱朋友圈之“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时间和经历多投入到学习和事业中,或是陪伴亲人中。交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从目前看,朋友圈交友当首先除掉虚荣心,如此不仅能摆脱劳累,还有可能交到真朋友。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