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暑期“吃苦”教育值得提倡

2018年08月16日 10:54   来源:东方网   斯涵涵

  农民家里怎么烧饭?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那里的生活条件真的很苦吗?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农村的生活非常陌生。今年暑假,不少南京的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农村“吃苦”,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家长普遍反映,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8月15日《南京日报》)

  暑假怎么度过历来是家长们关心的大事出游的高峰期,近年来花费数万元送去海外游学成为时尚,也有不少家长带学生游览国内名山大川,还有不少学生在忙着补课或打游戏,看电视。而南京的一些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农村“吃苦”,称得上是暑期出游的一股清流了。

  暑期“吃苦”教育具备不少有点。首先,可以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当代生活富足平稳,城市的孩子们多在蜜罐中长大,缺乏吃苦的磨砺与准备。没有人喜欢吃苦,但人生漫长,世界多变,意外与逆境不知道何时降临,让孩子吃一点苦,就是鼓励孩子主动走出安逸的生活圈,磨炼孩子的承受能力,接受挑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孩子们用自己的汗水,甚至是泪水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会多一些生活的技能,更多一份战胜困难的自信和勇气。

  其次,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全面的价值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也好,旅行也罢,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提高看待世界解决矛盾的能力。我们不仅要浏览发达国家的风景与书籍,更要知晓自己国家、自己同胞的历史与现状。不仅熟悉高楼大厦、都市灯火,也要了解都市之外乡村、山区的贫困与艰难,读多而有益,行多而博知,亲身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有利于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待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脚踏实地,瞩目长远,现在所承受的每一份辛苦,在未来都能多给他一份处理问题、把握机遇的视野和能力。

  我们还要看到,暑期“吃苦”教育是一种良性互动。据报道,当地条件艰苦,南京去的家庭虽然寄宿在村民家里,但需要自备帐篷、睡袋、床单。当地人也不注意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在山间田垄上随处可见。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学会了烧火、做饭、插秧和捉鱼,还为村小学的孩子们准备了运动鞋、双肩包、书本等学习生活用品,并在当地进行了垃圾清理行动,带去了环保主题的讲座等。文明、先进的理念通过孩子们稚嫩的双手传递开来,他们也用质朴的爱心帮助了那些穷苦山村的孩子,自己也在此次“吃苦”之旅中收获良多。

  参与活动的家长普遍反映,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达到了暑期“吃苦”的基本教育目标。令人欣慰。当然,在组织相关吃苦活动中,要订立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基本的准备工作,要切实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安全。既要激发孩子们的潜力,也要尊重孩子们的真实感受,要跨越吃苦的外在形式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不断探索、推广与完善,使“吃苦”之行更具教育深意。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什么才是大学新生的高标配    2018年08月08日
  • ·在线家教要慎入    2018年08月03日
  • ·法国校园“手机禁令”的启示    2018年08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