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目前,湖北、江苏、广西、山东、青海、山西、陕西等地已出台国有景区降价的具体方案或计划,多数景区票价降幅达10%—30%。(8月14日东方网)
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让游客得实惠,这无疑是让利于民的好举措,值得点赞。
虽说景区旅游经济不是“门票经济”,但许多景区仍然抱着“门票经济”不放,节假日来临之前,习惯于涨价,即使不涨价的也不会降价。过高的景区门票,超过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游客来的少了,景区收入也跟着少。相反,降低门票价格,来景区旅游的游客就会多起来,游客在景区产生的消费也就会相应增加。特别是游客在景区逗留的时间越长,其住宿、购物、交通、饮食等花销也就相应增加。这必然会带动当地的旅游以及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把门票降价的部分补回来,形成长效发展态势。因而,降低门票,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讲,是一种精明的经营策略,对经营者自身有利;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能够让学生、工薪族这些“受人关注的人”休闲好、游乐好,既能实现政府通过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能在社会上打出一张名片,从而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这样,不仅能提高人们对当地旅游部门以人为本经营思想的认同感,还能提升景区形象,增加人气,最终给景区当地带来更多的收益。
节假日的旅游是人们精神上的消费,门票价格“涨声一片”,人们的心理难以承受,感到有种“趁火打劫”之嫌,不利于促进旅游业长足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何况,景区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把游客“吸引来、留下来、带东西走”,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二次消费”。这就需要景区管理者摆脱“门票经济”的思维,整合区域旅游资源,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打造一个集吃穿住行购为一体化的旅游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旅游循环。
俗话说:“得游客者得天下。”而今,湖北等地纷纷响应,拟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是让利于民、还景于民的好举措,必然会赢得游客的普遍称道。其他类型的景区不妨从中反思自己,端正认识,理清经营思路,把景点真正归还给人民群众,别把国内所有的文化遗产、自然景区办成了少数贵族者的乐园;否则,必然为人诟病。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