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破例允许困难学生卖冰棍的助困模式值得推广

2018年07月27日 15:30   来源:光明网   司马童

  近日,河南省三门峡豫西大峡谷景区内,出现了一名推着自行车叫卖冰棍的小伙子。刚被河南理工大学录取的赵龙,由于家境贫困,想靠自己的能力补贴家用。经过他的申请,赵龙已被破例允许在三门峡豫西大峡谷景区内卖冰棍。景区还表示,到暑期结束,会补贴赵龙卖冰棍盈利部分的等额费用作为奖励,资助其大学花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准大学生赵龙在面对大学学费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这一矛盾时,不是愁容满面地怨天尤人,而是提早自食其力,利用暑假时间卖冰棍挣钱。这种不等、不靠的有志表现,无疑值得夸赞。而透过报道,相信很多人也会对景区“挣多少奖多少”的助困模式感动。

  为家境贫困的大学生提供各种帮扶以及经济援助,这在今天已不是新鲜话题。河南省三门峡豫西大峡谷景区的帮法,之所以被众人认同与点赞,显然是由于其没有像以往有些帮扶那样,只顾一味博得名声,却疏于做到让弱者有尊严地接受爱心。根据准大学生景区卖冰棍的最终业绩,再来确定相应的援助额度,远比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地“拿张支票,拍张照片”的俗套助困模式有意义得多。

  扶贫又扶志,才是真善举。对此问题,河南省该景区也可谓用心良苦。比如,小的方面,景区为赵龙找来了自行车、冰糕箱等装备,还免去了其第一批冰棍每根1元的进货成本。这样的前期关照,对贫困准大学生来说是雪中送炭,也较为适度;在大的方面,景区此前发动员工给赵龙捐款时,既为避免人员攀比,又为让受助者没有过大压力,规定管理层最多捐100元,普通员工最多捐10元。可见,让弱者自强,正是该景区助困的首要考量。

  应该说,尊重受助者亦不让其不劳而获,既是现实中的一种助困纠结,也常常招致舆情的吐槽。发动社会力量来帮助弱者,若是过犹不及的话,就是一种对爱心资源的损耗和滥用。所以,恰当把握行善尺度,才能起到助人利人的积极实效。诚如准大学生赵龙所坦言的,由于此前媒体报道时不慎泄露了冰糕车上的收款码,不少好心人自发扫码捐款,让自己“心理压力很大”,他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学费。

  如今,网络之上、跟帖之中,网友对河南该景区“挣多少奖多少”的做法赞不绝口。透过这样的爱心之举,人们不仅看到了“扶贫﹢扶志”的满满诚意,也发现了一个用心体恤受助者尊严的行善样本。

  可是,为什么类似的行动常显稀缺?可能,有些地方及人士在扶贫扶困时,往往把做好事异变成了做宣传,就是根源所在。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