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是人们对生命的一种美好期许。说到如何长寿,兴许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人们渴望长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也必须看到,人是否长寿,取决于身体的健康,也取决于心理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则更是这样定义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活动适应性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唐代名医孙思邈亦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有调查显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经常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容易健康长寿。凡此,均表明道德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可轻忽。
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孟子提出“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就是把仁义、道德看成是高于生命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往往追求高尚,崇尚正义,勇于面对挫折,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能正确分析看待事物,有明确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标准。由于每个人的情趣爱好、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不尽相同,在追求长寿的过程中,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招数,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追求道德与人格的崇高,让身心处于清洁的化境,应是基本的共识。如此,方能达到“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的效果。
常言道“年龄大一岁,开明增一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留一份淡泊和真实给自己,过得超脱、潇洒些,正是一种顺应自然、宠辱不惊、得失不计的境界,并且会产生一种由衷的快乐,获得心灵的慰藉。如果让生命承载过多的心理重负,甚至盛满牢骚,把太多的功利和过去不愉快的事儿全憋到肚子里,久久不能释怀,反倒没病也会生出病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体会到“心情不佳,食而无味”,不良情绪是使人生病的一大“元凶”。有的人由于算计太多,心里终日有解不开的结,致使刚过三四十岁看起来却好像已经苍老。而那些整天乐呵呵的人,即使年岁渐长,看起来却依然很年轻。两者的原因就在于心态,而心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境界。
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挣脱名缰利锁的困扰,是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石。豁达、微笑地去看世界、去感受世界,就会发现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绿,生活依然那么安宁和美丽。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的人,我们就能真正带着满满的幸福感享受人生。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