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2016年9月30日以来,在中央“房住不炒”定位指导下,各地纷纷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全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发生显著变化,价格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去库存取得了明显进展。不过,在一线城市房价总体回落的同时,有些热点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涨幅依然较高。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这种差异?下一步调控该指向哪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倪鹏飞作出解读。
2016年9月30日以来,随着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楼市急剧升温趋势得到控制,市场逐渐进入弱均衡状态。之所以称之为弱均衡,是因为其基础还不够稳固,提醒我们要高度注意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
首先,重点城市房价泡沫较大。根据我们的研究,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平均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为7.5,35个大中城市超过10,重点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是合理区间(3至6)的两倍。其次,金融机构的房贷比例偏高。根据有关部门测算,2017年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与房地产价值比达59.3%,如果房价降幅超过50%,不少家庭或将选择“弃房弃贷”,断供风险增大。再次,居民部门债务率偏高。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测算: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48.4%)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6.1%),但2017年居民部门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到110.9%,已高于美国家庭部门的杠杆率水平(108.1%)。房地产资产占我国居民总资产的比重,在2017年就达73%,远高于美国的水平。最后,开发企业负债率过高,多数企业超过国际公认的60%红线。同时,债务到期偿还压力巨大,但销售回款速度却放缓。
另一方面,还要防范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相关风险。
首先,由于相关利益机制未变,实体经济发展存在某些困难,加上城镇化进程仍在推进,所以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消费和投资的热情没有减弱,地方政府炒地以及刺激房地产发展的内在冲动没有减弱,居民投资和投机房地产的动力没有减弱,开发企业投资房地产的动力没有减弱。在外部环境多变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等情况下,经济增长也有靠房地产投资带动的需要。
其次,房地产市场预期总体处在谨慎乐观的区间。由于多种原因,市场普遍相信一些地方政府不会让房价大跌,甚至调控措施难以持续,从事房地产投资仍是较好选择。有关部门调查表明,2018年二季度有36.5%的居民对三季度房价预期“上涨”。而2018年一季度有31.4%的居民对二季度持上涨预期,2017年四季度有32.0%的居民对下一季度房价预期“上涨”。
再次,房地产行政调控的正副作用此消彼长。截至目前,本轮调控已经持续一年多,尽管力度逐渐加大,范围不断扩大,但政策效果在边际上却在下降。各类市场主体都试图通过各种“创新”来放松调控。与此同时,有些调控措施产生了很多意料不到的问题,导致市场乱象频出,甚至造成了市场恐慌,加剧了市场反弹风险。
值得警惕的是,在一些地方楼市泡沫增大的情况下,一旦未来房地产市场形势和预期发生逆转,房价下降失速,可能导致企业和家庭部门信贷违约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房地产市场、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倪鹏飞)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