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红色景区或纪念场所参观学习的初衷,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营养,并把这种精神在工作中传递和发扬。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红色资源被开发,红色教育效果明显,但也要看到,有一些红色教育走样走偏,不入脑入心,甚至只满足于“到此一游”的形式感。(7月11日《半月谈》)
今年是建党97周年,对党员干部进行“红色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旅游地”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贤先烈、学习革命斗争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这是十分必要的。
播下的是龙种——参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革命精神;收获的却是跳蚤——让人不愿看到的是,红色教育走过场屡见不鲜。有的单位参观,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拍集体照片,合影结束后,部分人就走开了,还有人到周边的街区玩耍逛街;有的在井冈山学习,却扮起cosplay;有的位说是过来学习革命精神,但到了现场以后,却是横幅一拉,党旗一摇,姿势摆好,照片一发,就算“学习”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使红色教育变了色、走了样,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不说,而且还助长了公款旅游吃喝的不良风气,浪费了大量国家资源,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在群众中影响也不好。这种歪风必须紧急刹车。
其实,教育何必去西天?众所周知,许多地方当地就有有重大影响力和重大教育意义的“红色教育基地”。完全有条件就地开展红色教育,而且都是当地党员干部熟知的革命先烈、革命故事,教育的感染力、认同感会更好。又何必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兴师动众组织党员干部远赴他乡接受“教育”?在眼下传递、沟通、交流日趋信息化的形势下,足不出户通过网上阅读对方的“红色教育”,既经济又便捷,同样也能取得教育效果。既然如此,何必非得“你去我去全都去”“远去西天,实地教育”不可呢?
刹歪风,须重拳。红色教育不是不可以组织,但一定要坚持就地、就近原则,要丰富形式,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让学习者从红色教育中汲取红色营养,把这种精神在工作中继承下去、发扬开来。对于跨省开展红色教育的,提前制定计划,进行严格审批,严防各单位部门赶时髦“为教育而教育”。严管、严查各单位部门借红色教育变相公款旅游、公款消费等行为,并给其套上辔头。对于敢于顶风违纪者,视情节轻重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如此,红色教育方能正本清源。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