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红色文化成为强大发展动力

2016年06月27日 10:37   来源:人民日报   贾超绪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河北省安平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革命历史、弘扬优良革命传统,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提振自律自强、奋发有为的精气神,让红色文化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干事成事的强大精神动力。

  把弘扬红色文化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1923年8月,当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全国多地陆续点燃之时,安平籍的弓仲韬受李大钊同志的派遣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简称“台城特支”,受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次年建立了中共安平县委。这样的优良革命传统成为安平县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安平人前赴后继,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当前,个别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等问题,这也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此,安平县把弘扬红色文化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摆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请老党员、老干部现身说法讲传统,组织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使优良革命传统入脑入心,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

  把弘扬红色文化与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热情结合起来。为深入宣传台城特别支部的历史,安平县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内的资料和实物记录了这段历史,再现了革命时期党群一家亲、齐心协力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热情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纪念馆自建成以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行免费开放,到馆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各界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达30多万人次。纪念馆还组织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做合格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让他们从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好本领,争做国家的有用之材。现在,纪念馆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成为河北省及周边省市回顾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把弘扬红色文化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安平县以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为支撑,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将其转化为当下艰苦奋斗、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比如,在党员中广泛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党员认真学理论、钻业务、争先进、创优秀,在不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此外,安平县还以纪念馆为核心,将安平县南王庄展览馆、烈士陵园、孙犁故里、丝网博物馆等教育旅游资源连点成片,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历史人文教育、现代成就展示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进一步彰显红色文化底蕴。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安平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    2015年11月13日
  •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2013年11月14日
  • ·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    2013年08月01日
  • ·弘扬红色文化 造福老区人民    2014年05月15日
  • ·让红色资源成为发展支撑    2015年10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