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营造清朗环境,“限秀令”要常态化

2018年07月13日 10:34   来源:东方网   王甄言

  7月10日,关于“《明日之子》第二季第三期停播,《中国新说唱》冠名商临时撤资”的消息在业内传开。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最近火爆的选秀综艺、偶像养成类节目敲了警钟。业内普遍将此《通知》,解读为最严“限秀令”。(7月12日《证券日报》)

  这是针对暑期发出的季节性“限秀令”,目的性非常明确,即保证暑期播出的节目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营造暑期健康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保护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三观。

  广电总局的“限秀令”折射了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比较难得。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形成正确的三观,不只是影响他们的人生,还关乎祖国未来的发展和走向,不是小事。

  揆诸选秀综艺和偶像养成类节目,普遍存在吸引眼球的现象,仿佛只有这样才有收视率、点击率。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电视台、网络平台要抓收益,没有收视率、点击率,没有人投资,广告收益上不去,就会亏本,节目无法持续。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约束,没有制度限制,选秀综艺和偶像养成类节目把利益当成惟一,完全“向钱看”,结果,播出来的节目就有些不像话,打“擦边球”,节目内容低俗,不是主题和立意出了问题,就是价值导向发生了较大偏离,不是思想内涵缺失,就是环节设置脱轨,不忍直视,不适合青少年观看。

  青少年恰恰喜欢娱乐类节目、选秀类节目、偶像类节目,故而严把此类节目的关口,严格评估此类节目的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和环节设置等,确保内容健康向上,对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十分重要。当下,这恰恰是个薄弱环节。

  不可否认,当下的社会,浮夸之风盛行,有的人十分浮躁,急功近利现象比较突出,炒作,向“钱”看。正常的人,改变命运靠“搏”,而当下有的人弃“搏”而选“博”,只要能出名、上位,廉耻都不顾了,这对青少年影响不好,必须叫停和遏止,不能任其泛滥。

  这种现象在娱乐圈格外突出,以至于有的人认为,只要有名气,不需要有过硬的才艺。因为,这种人追求的不是艺术本身的价值,而是金钱,只要出场费高了,收入榜上去了,其他的都是浮云,于是明星片酬高得越来越离谱,烂剧却越来越多。

  这不只是污染了青少年的视线,还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毁了青少年的三观。因此,现实而言,事实上当下对选秀类节目、偶像类节目不是限制得太严,而是限制得太少,无下限的现象层出不穷。

  所以,在笔者看来,当下的“限秀令”,不是最严,在此之后,还应该有更严的要求,并实现常态化。因为这不只是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祖国的未来,还关乎整个社会风气,不能松懈。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