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章丘铁锅一夜爆红又突然遇冷 原因何在?

2018年06月20日 07:51   来源:西安晚报   

  主持人: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以后,章丘铁锅一夜爆红,当地制作铁锅的家庭小作坊遍地开花,然而铁锅质量却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现象。仅仅过去了4个月,红极一时的网红章丘铁锅突然遇冷,不仅产品出现了滞销,甚至很多跟风的家庭小作坊也纷纷关门。这些家庭小作坊大部分没办理生产经营手续,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苑广阔(广西 职员):当“网红”也许不难,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就可以成为“网红”,但难在从“网红”到“常红”的转型。在《舌尖3》给了当地铁锅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的时候,不管是当地铁锅制造者,还是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都没有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而只想着蹭热度、挣快钱,于是铁锅作坊一拥而上,铁锅质量、售后服务等等却无人过问。本来,当地是可以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把铁锅产业做大做强,乃至和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有很大一番作为的,错过了这样的机会,确实让人遗憾。

  主持人:章丘铁锅如此快就遇冷,的确出乎意料,那么遇冷的原因何在?

  王军荣(浙江 职员):据了解,章丘区相公庄镇的省级非遗传人铁匠牛祺圣,一周内接待了近千人次,订单排到了2019年3月。但此时,应该严把质量关,保质又要保量,决不出次品,但一些人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出现以次充好。制作章丘铁锅需要经过7次热锻和5次冷锻以及3.6万多次锤打,然而有些家庭小作坊会偷工减料,谁也不能保证所有家庭小作坊都会锤打3.6万次,一些家庭作坊利用机器生产,结果是造假的太多了,也把章丘铁锅的牌子搞砸了,质量良莠不齐的章丘铁锅还有多少销路?

  主持人:还值得探讨的是,原本作为“小众产品”的章丘铁锅,如果不遭遇部分从业者偷工减料,就会一直爆红下去吗?

  毛建国(江苏 媒体人):一种爆款产品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价值,还取决于稀缺性。当人们讲到工匠精神时,都会想到一些从业者,一辈子坚守一个行业,甚至一辈子坚守一个摊子。这些从业者未必没有想过,也未必没有人劝过他们走向更大市场,但他们可能想到,真要做大之后品质难以保证,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具备做大空间。事实也正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市场都无限大,很多商品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做大的梦想。章丘铁锅遇冷不仅是质量问题,当初的一哄而上,已然埋下了问题的种子。支持冒险与强调务实并不矛盾,很多市场并非无远弗届,可能只是一个小众市场,看不清前面的路,倒不如走好脚下的路。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