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迁校风波是治校话语权的分裂

2017年02月16日 08:24   来源:中国网   王传涛

  14日,山东大学发布关于济南主校区建设事宜的公开信。信中提到,济南市政府同意以无偿划拨方式一次性提供6000亩建设用地,现有兴隆山校区部分土地房产用于置换,租用的软件园校区归还济南市高新区,其余原有校园原则上予以保留。此前,山大校友实名投票显示,7356份有效问卷中,91.2%选择反对。理由主要是百年老校应保护历史传承,章丘相对闭塞、面临地质灾害风险等。(《新京报》2月15日)

  百年老校山大主校区东迁一事,引发了无数争议。如果说之前各级部门回复的“只是处于策划阶段”是一种朦胧状态,则现在山东大学发布关于主校区建设事宜的公开信,进一步坐实了主校区迁址的传说。旋即,争议声再起。

  山大主校区迁址,对地方来说首先是一份无比厚重的礼物。2016年9月份,章丘市划区得到国务院批准。毫无疑问,刚刚划区成功,就要面临全省最负盛名、综合实力最强、历史最悠久的高校——山东大学的即将入驻,自然是无比大的政绩,此事也必然会成为章丘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然而,山大主校区迁址章丘,面临多种问题。尤其是对于选择了定居市区的教职工而言,很可能要面临与家人两地分居或是每天在班车上度过超过3个小时的生活模式;同时,山东大学已经在济南、威海和青岛有了8个校区,而且,目前青岛校区的校园还正在建设过程中,如果再“开疆拓土”,显然并不合时宜。因此,有网友评判当下的山东大学,因为为山东各地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称为“山东建设集团”。

  一个问题必须要正视,到底谁才应该在山大迁校址一事中“拍板”?91.2%的校友表示反对,为什么起不到任何作用?而要明确,在现代大学的概念之中,无论是教授,还是校友,亦或是在校的大学生,都应该在大学民主决策程序中占有充分的话语权,而不能是主要负责人的拍脑袋决定。即便是山大新校区的土地来自于政府的无偿划拨,还是整个校园属于“交钥匙工程”(即山大不用花一分钱,直接拿钥匙使用),大学的迁址决策也应该符合最起码的程序正义。

  山大相关负责人曾回应称,山大迁址是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样的回应,除了满嘴的官腔,全然不切实际。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明确:高校要“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但是显然,在迁址这样的大事上,山东大学并没有沿着国务院推进建设一流大学的有关要求去行事。汹汹民意,仍然不敌权力的拍脑袋,如此做派,真是在建设一流大学吗?

  说白了,山大迁址争议的本质是,大学是保存文化传承并培养大师,还是被城市发展与扩张裹挟前进建设高楼大夏,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之争。大学是这个社会中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所大学的迁址,很容易将文化中心、教育中心转移,因此争大学校址,其实在地方政府那里是在争城市的优质资源,争房地产的升值空间,是为了政绩与形象。可悲的是,在资源争夺战之中,即便是超过百年的老校,也仍然是被裹挟。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