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杨达卿:全球供应链正经历以旧换新

2018年06月19日 08:00   来源:环球时报   杨达卿

  美国对多国发起贸易战伤害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但也将加速全球贸易合作新生态的裂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贸易合作潮流,并不会因美国逆全球化的涟漪而停滞,只会以新形式继续前行。

  全球化商业合作关系的本质是供应链协同:链接供给侧和需求侧,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综合性协同合作。自“二战”结束以来,西方跨国企业先行建立了全球化供应链分工及协同体系,但却是个不公平的体系,美欧强国基于美元霸权及其主导的贸易规则和技术壁垒制造了利益鸿沟,使发达国家高居供应链上游攫取高额利润,欠发达国家付出资源、土地、人力等成本,却沦为下游打工者。后来者想踏入强者的地盘就可能会被惩罚,苹果手机能在中国畅销无阻,而华为、中兴进入美国等国却受阻,就有这方面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力也体现在对全球供应链的控制上。美国政府在全球率先设立了维护其全球供应链安全的供应链竞争力委员会,2012年制定了《全球供应链安全的国家战略》,每年以总统供应链竞争力报告监测全球供应链。中国虽是供应链大国但非强国,在全球化供应链建设上仍处起步阶段,直到去年才发布首项部署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政策,将供应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到今年4月明确提出了“融入全球供应链,打造‘走出去’战略升级版”。

  走出去总要遇磕绊。美国这轮贸易战主攻中国科技企业,打的主要就是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的战争,这暴露了其旧供应链理念的短视和对新供应链生态的恐慌。供应链的灵魂是协同共生,但美国却是先己后人,这是一种传统掠夺式供应链。同样是推供应链,阿里、华为等中企更兼顾利他思维,中国广泛推动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给养式”供应链,是在利人中获得自身价值。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现代供应链。现代供应链是基于互联网商业环境,有别于传统供应链,追求扁平化(去中心化)、互利共生的协同新生态。中国坚持的包容开放、共生共赢等新理念,正在给全球供应链生态注入新思维,开辟新道路。

  在物联网、区块链等科技变革下,全球供应链协同还面临诸多新难题、新挑战,这不只困扰后发国家,也困扰欧美。在当前贸易战下的供应链博弈中,各国都应认清,无视协同共生的供应链战争将两败俱伤。而对中国企业来讲,我们更应认清,无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抗争是以卵击石,中国企业需在供应链上建立基于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斗争谋合作,团结各方力量共建全球供应链协同的新生态。(作者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供应链专家委员)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