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Ayawawa引争议 骨子里的惰性是“新女德”蔓延的温床

2018年05月23日 07:33   来源:红网   李云琪

  近日,“情感教主”Ayawawa的“女生性别优势论”引发巨大争议。她在一堂讲座中举了一个例子:让女孩们想象日军侵华时期的慰安妇,女性可以留下性命,而男性都被打死了。由此得出“女生有性别优势”的结论。(5月21日《新京报》)

  一个声称“女性依附男人换取价值”的情感咨询网红,频爆带有刻意倾向的“金句”吸引眼球,却还能收获300多万忠实粉丝,在倡导“男女平等”和“独立新女性”的时代,“新女德”联合网红经济一火再火,这种现象着实令人费解。

  “女德”本就备受争议,撇开其中部分内容倡导女性主内修睦和扮演好角色分工,这确实有一定社会意义,但“女德”本是使女性顺从男性的教化枷锁,随着时代进步,对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改造无可厚非。可如今“新女德”摇身一变,不但未跟进时代,反倒变本加厉,“性别优势”竟然能和被强暴后苟安关联,阐发这种言论目的何在?

  可怕的不是网红为收割流量而哗众取宠,可怕的是女性认可“新女德”并盲从。

  波伏娃有一句经典名言:“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与此相反,很多女性从小就被灌输“不必太拼,家庭为重”之类的观念,父母、老师、身边的男性,甚至是同为女性的女性,都反复强调女性不用承担家庭重担的“性别优势”,这比网红的荼毒更为生猛,环境浸渍日益磨损了女性的棱角,越来越多现代女性认可并践行“新女德”,她们走的路也越来越以男性为中心,越来越不稳定。

  社会一直为“男女同权”摇鼓呐喊,但没有承担同等义务,何来享受同等权利?

  “新女德”明显钻了同权的空子,它宣扬的是以“性别优势”换取权利,而不是凭借自身努力获得权利,这种鼓吹通过依靠,甚至取悦男性来获取优待的思维,同样预设了把自己置于底层、任人宰割的身份认同。

  说到底,不是“新女德”多么新鲜受用才受人追捧,而是人想轻松生存的惰性造就了“新女德”蔓延的温床。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