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傍男性步步进阶,女性剧却看不到独立奋斗

2018年05月03日 07:37   来源:北京日报   木婉清

  在一片争议声中播出的《北京女子图鉴》本周正式收官,一部电视剧能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往往代表着该剧某种程度上戳中了现实的痛点。对于一部号称展示近十年“北漂”女性奋斗历程的现实剧来说,《北京女子图鉴》所遭遇的舆论争端,恰恰是我国当代女性在社会上真实角色与权利的直接写照。现实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真正“女权剧”的出现,也许还为时尚早。

  《北京女子图鉴》所翻拍的《东京女子图鉴》,去年墙内开花墙外香,这部小众的日本网剧却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根源还是在于剧中展示的独立现代女性形象,正视内心的欲望与野心,对依靠婚姻进阶上等社会的人生安排也直言不讳。对于国产剧观众来说,看惯了国内各种行“大女主”之名、坐“玛丽苏”之实的女性题材,看到这种直接又猛烈的性别理念自然倍感惊奇。所以,在国产剧翻拍《东京女子图鉴》时,大家的期待值极高,以为即便达不到美剧《傲骨贤妻》的高度,至少可以期待一个低配版的《欲望都市》吧?

  豆瓣评分也直观展示了这种期待。从开播时的7.1分降到临近收官的6.1分,观众用网络打分表达了从期望到失望的态度。结合故事的进度来看,开篇展示十年前北漂年轻女性的艰辛,因为写实的细节和演员到位的表演,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同。但伴随女主角的职场进阶,原先设定的独立女性形象却慢慢在变味。不管是依靠饭局关系得到靠谱的外企工作,还是凭借卖惨和刷脸拿下甲方订单,这位言之凿凿靠自己打拼的女主角陈可,职场之路的打拼似乎过多地依赖了自己的性别优势,“靠自己”蜕成了卖人设的虚伪自述。

  而在《东京女子图鉴》中,女主角绫的职位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职场进阶与男性毫无关联,感情状态只是下班后的生活,她的欲望也仅限于婚恋层面,并没有依靠男性来完成自我建设。而我们的陈可,她的每一步人生路几乎都与各路男性纠缠,尽管一个女性十年间更换十一个男友,在当今并非不可思议,但如果一个自诩独立、奋斗的女性,职场打拼完全依靠漂亮脸蛋和天降好运,所谓的现代女性人设显然无法成立。

  豆瓣上一位名叫“凌睿大坏蛋”的观众评价得更为具体,在他看来,非但陈可没能立住独立的人设,整部剧中出现的女性也都存在各种问题:“《北京女子图鉴》不是女权主义,而是女利主义,里面的女性要么是拜金女(陈可),要么是捞女(王佳佳),要么欺骗顾客(桔子),要么欺骗公司(笨笨),要么出卖肉体(姚梅),要么是坑下属(柳静),要么是通过离婚的赔偿金发家致富(顾总),没有一个正面形象,没有一个是凭实力成功的。”当剧中台词还在反复念叨“女性自强”,但目力所及的女性角色却没有一个在真正努力,不得不说该剧展示的依然是陈旧、落后的女性观,离创作初衷有点太远了。

  在这个剧里,男性几乎主导了女主角的职业生涯。陈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上的每一次巨变,都不取决于她的努力,而取决于她身边男人的帮忙。这绝不是探讨女性自觉、女性权利意识的都市剧,而是国产“玛丽苏”剧的翻版。从所谓的“大女主剧”《甄嬛传》开始,国内女性题材电视剧开始陷入一个怪圈,所谓的“大女主”往往是人生赢家的代表,她们要么是傻白甜的“小白兔”,要么上演腹黑变脸后的“宫心计”,没有社会角色的自我塑造,人生价值全仰仗周围男性的恩赐。

  名为“大女主”,实为“玛丽苏”,这样的电视剧谈何展现女性独立与自强?年轻的女性观众能从剧中学到职场攻略吗?她们得到的只是如何依靠外貌上位的“策略”;独立的女性能从剧中找到自我认同吗?她们看到的都是自己所不齿的“手段”。

  从电视文艺的角度,现实题材的电视剧理应是社会现实的某种映照,这种“镜子”式的呈现即便不要求一比一的复刻,但至少应该无限接近真实。如今,中国女性就业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读女大学生的人数也早已超过男生,我们从来不缺乏独立、奋进的职场女性。只是,当社会现实已经在快速前进,电视文艺追赶的速度却依然缓慢,影视剧创作者们不做踏实的社会调查,不去认真地体验生活,依旧在搭建空中楼阁。

  如果单从拍摄、制作等方面来看,《北京女子图鉴》也达到了及格标准,但如果说它代表当代中国女性的先进性别观,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现实剧里没现实,女性剧里无女权,这不只是该剧存在的问题,也是影视创作者刻写现实的某种惯性。毕竟,我们素来缺乏有过正常职业生涯的编剧,我们也习惯了在一个全能主角身上集中展开狗血剧情,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一条捷径,但这样的影视作品,对现实的体察与提炼显然远远不够。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