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干部“减负”刻不容缓

2018年04月18日 08:27   来源:南方日报   丁建庭

  时间都去哪了?开大大小小的会议、填五花八门的表格、报各种各样的材料。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日前走访调研发现,基层“文山会海”现象有回潮之势,许多基层干部感叹主要精力都浪费在无穷无尽的文和会上。

  “文山会海”是“四风”老问题,属于基层治理中的顽瘴痼疾。开会、发文、报材料虽说都是工作方式,但如果不加节制或者就把工作方式当作工作目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势必陷入“文山会海”中苦不堪言,甚至会反过来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的党员干部也不是铁打的,一样有筋疲力尽之时。如果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上,试问还有多少时间深入思考基层工作实际、还有多少精力推动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奈何常有违背常识之事发生。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材料证明成绩,类似这些简单粗暴的形式主义做法,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屡试不爽、屡禁不止。许多基层干部的“负担”正是来源于此。

  事实一再证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从小处抓起,从点滴做起,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带动以“文山会海”为代表的不良工作作风整体好转。这是看得见的进步。调查数据显示,85.5%的受调查对象认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身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明显改进,89.5%认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带动社会风气有明显改进。但与此同时,作风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公众对省直单位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省辖市、直管县、基层乡镇。一方面“上热下冷”,另一方面“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有了新表现,因此要更加重视基层作风问题,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

  越是基层,涉及的矛盾越具体也越尖锐,也越需要基层干部因地制宜抓落实。这应是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而不是“文山会海”式地贯彻落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已经刻不容缓,迫切需要深化基层作风建设,重塑基层工作作风。例如,该压缩的会议规模要尽量压缩,能不开的就不开,能开短会的就不开长会,能开电话会议就不开现场会议,能合并的会议就不再分别开,等等。填写表格、上报材料也是同样道理。总之一句话:简化、简化、再简化,对“文山会海”坚决说“不”。同时,“减负”也要创新工作机制,革新基层治理观念。比如,多运用新媒体手段,多推动“指尖办公”,改革开会、发文、报材料等传统工作形式,让基层干部从这些“负担”解放出来,多深入基层一线,把工作做细做实。

  当然,革新也要防止向形式主义方向革新。以“工作流痕”这项制度为例,本是为了推进工作落实,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凸显工作在各个阶段的落实情况,既使上级的监督检查有直观凭证,也让下级的辛勤付出有客观说明。但是,这项制度在执行中也容易走偏、走样,沦为形式主义的东西。比如,在一些地方,开会、发文等工作“留痕”举措,已成为“安排落实”“传导压力”“主动积极”的代名词。在这种要求下,就出现了疲于奔命忙开会、拿来主义发文件、加班加点编材料等形式主义歪风。对于许多基层干部来说,不管工作做没做,也不管有没有效果,只要落在了纸上、留下了痕迹,就算交了差,甚至还能证明落实得好。过分要求“痕迹”,只能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让“文山会海”死灰复燃。

  为基层干部减压减负,少做点虚头巴脑的东西,多留点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