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配套措施,让调控车辆政策减少阻力

2018年04月18日 06:37   来源:羊城晚报   洪绩

  广州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配套措施今天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核心内容是“开四停四”,即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驶入广州市中心区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个自然日,再次驶入须间隔4个自然日以上。

  按公安交警部门的说法,此次拟出台的措施不是“限外”,而是中小客车总量调控配套措施。的确,广州自2012年7月起实施“限牌”以来,异地上牌而长期在广州使用的车辆与日俱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限牌”的效果。这与当初的舆论关注点完全切合。可以说,在“限牌”的前提下,对“外地车牌本地化”车辆实施调控就成了箭在弦上之势。

  从措施设置看,对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实施“开四停四”而非一概拒之中心城区之外,带有一定的柔性。而且,法定节日和重要会议、活动举行期间不设限,对政务类、重点企业商务类和相邻城市跨市通勤(候鸟类)给予申请预约登记不受限,也颇显其灵活性。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和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龙头城市,没有简单化“一概拒外”,尽可能地减少对其他城市车辆往来广州的影响,可谓是理智的选择。

  然而,这项综合配套的措施毕竟牵涉到方方面面,而非仅是电子警察拍摄执法那么简单,所以此项配套措施还需要多方面的设置来“配套”。尤其是调控区域,即城市“中心区”的界线划定需要有科学的论证,进而依据确信的道路及区域拥堵系数和交通承受力进行精准设定,以期既达调控目的又不给区域的人流物流等增加无谓的障碍。同时,须加大力度配套建设受限区域边缘地铁站的停车场,让外地车的接驳更加方便快捷,降低调控措施带来的影响。

  另一个问题是,调控措施预留给政务类、商务类、“候鸟类”受限车辆享受预约登记的待遇,可以预想其公平性必然为公众所高度关注。从过往诸多政务事项实施的经验教训看,消除公众疑虑的最好做法就是信息公开。因而,调控政策对部分受限车网开一面,通过向社会公开信息以消除“暗箱操作”的嫌疑,充分体现政策的公平公正,自然不应例外。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上海、深圳等地调控外地牌车辆带来的影响看,最为人诟病的是带来车牌拍卖价格的飙升。广州在拟对“外地车牌本地化”进行调控的同时,有意适当提高个人指标额度占比,将个人摇号指标额度占比由88%提高至90%,以平衡单位和个人的中签率。还计划优化单位和个人的增量指标申请资格、降低门槛,并实施取消车辆更新次数、车辆排量的限制和延长指标有效期等。这些都是具积极取向的配套措施,但是否能抑制车牌拍卖价的大幅提升还有待观察。基于车牌本身具有公共资源性质的特点,是否对竞拍采取最高限价以适度减轻竞拍者不堪承受的负担,或是应思考的问题。

  概而言之,广州目标瞄准调控“外地车牌本地化”车辆,却不能单兵突进。唯有多措施配套,才可望消减阻力,助推政策施行。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