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向世界各国传递了“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清晰声音,也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一以贯之的胸怀与担当。
今年的博鳌论坛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国际地位。
4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的经济总量从3000多亿人民币增加到80多万亿人民币,人均GDP从不足400元上升到6万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所取得的这些重大成就,得益于中国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归根结底一句话,得益于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这项基本国策不动摇。
习近平主席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寻求发展不能因循守旧,要用于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创新,突破旧思维,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获得生生不息的动力与活力。
2017年胜利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加强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这是对中国过去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未来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
当前,世界秩序重塑深刻复杂,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部分国家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给亚洲经济体乃至世界经济的未来蒙上阴霾。世界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还是封闭对抗,是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选择。
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主席旗帜鲜明地给出了答案,他说: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这是历史规律,也是世界大势。正所谓“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国家之间,只有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才能赢得更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达沃斯到日内瓦,从汉堡到岘港,再到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多次阐述构建开放型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注入强劲信心。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已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的努力和成果将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更好惠及世界人民。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国际社会乱中求治、变中求稳的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开始,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切关注。它蕴含着中国对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深刻思考,是在洞察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前瞻性思考,追求的是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大同理想和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共同发展,为亚洲乃至世界各国走向持续和平与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划时代的巨变,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中外关系模式也从中国受惠于世界转变为中国驱动、牵引世界增长与发展。
大国有大国的胸怀与担当。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宣布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快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放宽汽车行业外资限制;二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快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执法力度;四是主动扩大进口,降低汽车和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这些举措,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作出的战略选择,同时也将给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新动力。
习近平主席说,我们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歇,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未来,中国将继续与世界携手同行,在开放中实现合作共赢,在创新中实现共同发展,一起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