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高歌猛进的路上,別闯了责任红灯

2018年04月09日 07:42   来源:中国网   蒋新宇

  2018年春节前夕,日渐浓郁的年味热情尚与北京的春寒料峭酣战,头条总部的后台服务器已被一场数据狂欢烧的发热——“抖音”,以绝对压倒性胜利超越“西瓜”和“火山”,一跃成为头条军团在短视频上的新旗舰。

  2017年11月,奉行“不干则已,要干就一竿子打到底”原则的张一鸣以10亿美元收购“musical.ly”。在这之前“musical.ly”早已风靡全球,以青少年为主的用户们把简单拍摄的视频,经过音乐、滤镜、特效的加持,能迅速生成看起来很酷的15秒MV。今天“抖音”的内容创意几乎是对“musical.ly”的直接套用,“热销舶来品”的中国化是司空见惯的行业现象。

  烧钱续命不是所有人都接得住,更不是所有结局都会花开月圆。百万英雄、“抖音”红包、明星代言,在烧钱方面,今日头条已自成体系、收放自如。烧钱的目的是增长,但一直花钱买增长显然是饮鸩止渴,峰值6000多万日活的爆发式增长还源于“抖音”内置的多种爆款属性。

  “抖音”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头条的百般呵护为“抖音”嫩芽可参天不断续力。“抖音”的火爆也得益于着其“母”头条的技术基因,全屏高清、音乐、特效滤镜、个性化推荐四项技术是支撑“抖音”的四梁八柱。

  值得一提的是头条系平台的“看家本领”——算法支撑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对“抖音”平台来说当然能极大提升精分受众的效率,经过算法对用户画像的“准确”把握,迎合用户口味的内容源源不断的被推送。但是如此一来,也给用户造成了信息茧房困境,为用户提供信息筛选服务的算法,在另一方面也“强制性”代表用户做了信息选择。替用户做决策,看似用户思维,实则使用户的决策窗口变小,无形中减少用户跳出的几率,使用户深陷抖音无法自拔,有网友戏称“抖音有毒”。

  说到底,短视频平台是内容的集纳,而内容是为人服务的,包括为人提供价值观,“抖音”的技术优势无法补足价值观缺陷。

  网传“南抖音,北快手,王者农药遍地走”,一定程度上反应当下短视频的影响力。以年轻人群体为主要用户的“抖音”,在审核辨别内容价值倒向方面应该慎之又慎。但是这似乎和“抖音”的特色相悖,抖音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发布平台,创作门槛极低,“抖音”的确为每一位普通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但还谈不上尊重每一位普通人的表达欲,以目前的内容创作来看,更多的是尊重了普通人的表演欲。

  以猎奇、恶搞、过度娱乐为主的内容创作,以听觉、视觉、情绪为触发源的新潮化、个性化路线,注定无法保证内容的“品行端正”。在“抖音”上更多内容是去满足用户最基础的感官以及最纯粹的情绪倾倒,绝大部分青少年都在模仿、幻想自己又美又酷的样子,想要一夜成为别人眼里羡慕的网红。并且“抖音”内置的短视频社交功能,根本看不到社交的应有之义,反而尽是令人羞耻的荷尔蒙狂欢。

  “抖音”的产品逻辑以追求“流量”为唯一价值标准,几乎所有糅杂在一起的内置功能都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赢得更多的用户,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把用户量作为唯一的自我考核标准,把赚取更多的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极端的价值观必定顾此失彼,特别是以内容输出为主业的产品,是“走心”行业、“灵魂”工程,必须处理好市场利润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面对平台衍生出来的诸多问题,“抖音”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说“抖音”只是技术平台,而内容影响多是用户自发创作造成的,这种观点并不不成立。

  所有的传播都有媒介作为载体才得以进行,将媒介与信息割裂显然不可能,媒介失去信息则无存在意义,信息失去媒介便失去了自身价值,媒介和信息历来高度统一,为信息提供传播载体的的“抖音”平台,当然应该承担起自身平台内容存在缺陷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