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读懂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背后的深意

2018年04月09日 07:41   来源:深圳特区报   谢仕亮

  既节能又环保的新能源汽车,近来越发让人“羡慕嫉妒恨”了!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公布了《市交通运输委关于实施新能源汽车道路临时停放当日首次(首1小时)免费的通告(征求意见稿)》。据征求意见稿,在深圳道路停车位停放时,享受当日首次(首1小时)免费的新能源汽车需在深圳注册登记并已领取固定车牌号。

  据了解,市交通运输委自2016年9月起,便对新能源汽车执行当日在我市道路停车位免首次(首1小时)临时停车费的优惠政策。此番发出通告向公众征求意见,为的是对享有该优惠政策的新能源汽车的适用条件及优惠标准进行进一步明确,让政策更好地执行。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近年来国内除互联网金融之外最“吸睛”的热点和亮点了,因为它不管在环保方面,还是在家用的经济性、舒适性上都远胜于传统能源汽车。为鼓励和吸引消费者购买、使用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汽车,近些年,从国家到地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陆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除了购置补贴、税收优惠外,在北京等一线城市还给新能源汽车在购买、上牌、通行便利上开启一路“绿灯”。

  向来注重环保的深圳自然也不例外,为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深圳这次在国家及其他地方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加码,另辟蹊径从停车优惠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多“特殊照顾”。停车难、停车贵,这些大城市的“通病”在无形中推高了用车成本。在停车上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多实惠和便利,无疑增进了车主的获得感,这将对潜在的车主构成一定的“吸力”。

  当然,回到这项政策本身“享受当日首次(首1小时)免费”,可以看出,其实优惠力度并不是很大。因为,根据深圳路边停车收费标准,以最贵的“工作日在一类区域路边停车”来计算,当日首次(首1小时)免费,最多也就省了9元钱。

  因此,此项优惠政策的吸引力是比较有限的。在笔者看来,或许这个政策的积极意义并不在于要靠它来吸引多少潜在车主的青睐,而更多的是在于释放一种信号:行驶在城市道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其所能享受的优惠力度不断加大,优惠领域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拓宽。朝着这种趋势下去,各种优惠政策聚“零”为“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存在的技术与服务瓶颈也将逐步被打破,相信,新能源汽车将会是大众“不再犹豫的选择”。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新能源汽车,你是否会爱上它?    2018年01月12日
  • ·新能源汽车合资要“以我为主”    2017年09月26日
  • ·让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    2017年09月1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