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4月1日,央视对投资16个亿的扶贫公路甘肃折达公路的考勒隧道整改情况进行了追踪。此前,该公路因工程质量差,双层钢筋施工后变单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被要求封路进行加固整修。而记者调查显示,所谓整改只是刷了一遍涂料。新闻曝光后,当晚,甘肃省交通厅立即对相关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并成立调查工作组。2日上午,甘肃省政府常务会明确9项工作,包括对折达公路从项目立项、建设、资金、管理全过程进行调查,对所有涉事责任人履职情况、工作作风和违规违纪问题立即启动问责程序等。
警惕“刷涂料”式的整改方式
从现场初步勘查和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此事至少暴露了四方面问题:隧道不按设计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和严重安全隐患;公路局成立的专项联合调查组履职不到位,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上级主管部门明显存在行业监管不力、项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信访接访不守规矩、相关人员不作为、推诿扯皮。在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时,涉事方也是能推则推、敷衍塞责。【详细】
扶贫公路被爆出质量问题已经令人气愤,有人居然还敢在整改上继续偷奸耍滑、偷工减料。更耐人寻味的是,如此整改居然“过关”了,无论是当时成立联合调查组的甘肃省公路管理局,还是其上级单位甘肃省交通厅,都没有再过问此事。如果不是央视的追踪和“回头看”,此番事件或许真如相关人员所说 “已经画上句号”了。如此置国家财产、公共安全、监管职责于不顾的行为,必须调查清楚,切实追责。【详细】
作风建设的“偷工减料”更该整治
折达公路工程质量安全问题背后,更为严重的是违规违纪腐败问题及工作作风问题。一条问题重重的公路,竟然能畅通无阻地“躲”过监管、完成验收,若说其中完全没有违规违纪腐败问题,是难以想象的;若说其中完全没有不严不实的作风问题,也是难以置信的。其实,正是因为很多责任都失守了,很多规矩都被突破了,偷工减料才会得逞;正是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盘桓不去,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责任心打折,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荒诞戏码才会上演。最终,工程质量出问题,不仅消耗了巨大的财政资金,更败坏了政府公信力,伤了百姓的心。【详细】
发生在甘肃大山深处的事之所以有了全国影响力,是因为其性质恶劣,更是因为它身上有一种警示意义,政风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政府的大门也不该将举报者拒之门外。甘肃省除了追究责任者以外,还需要对制度建设问题、举报渠道虚设的问题作出调查。不把责任这口锅背到他们身上,他们又怎么会有改进工作作风的动力?
作风问题光靠呼吁是没有用的,还需要问责机制跟上,在加强作风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责任追究的长效机制。不仅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建,监管部门也要建,进了整改报告的名单就意味着将责任终身背在了身上,不管你调任哪里,是在职还是退休了,该查的查,该承担的责任承担,如此才能将作风问题解决好。【详细】
有关部门要真正担负起日常监管责任
媒体的关注面毕竟有限,不一定每一次都出现得那么及时。真正要担负起日常监管责任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城镇化进程中,道路、桥梁、公共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头绪繁多,监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履行监督管理之责,对发现的问题一追到底,非督促整改到位不可,才是对民众生命安全负责的基本态度。一个投资达16亿元、事关困难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工程尚且如此不堪,其他工程、项目中,有没有类似情况?【详细】
解决“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大草帽”的监管尴尬,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这是正在推进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地方监管部门应领会改革的要义和精神,反思自己的工作,更主动、积极地纠偏纠错。此番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社会治理中,发现问题是第一步,要求整改、承诺整改是第二步,关键还在于切实整改这第三步。
“雷声大雨点小”“做表面功夫”“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整改必须坚决制止,也必须有更完善的制度措施去发现、查处和问责。更科学、高效的治理,是既有发现问题的敏锐,又有解决问题的果断,既能“往前奔”又懂“回头看”,而不能“狗熊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各地应以此事件为鉴,回头看看下发的整改文件落实了没有,那些被要求整改的项目、工程是合格达标了,还是坚决不改、一错再错?别都等着群众举报、媒体调查,这不该是社会治理的常态。【详细】
微言大义:
@清明59:“运气”不错,被发现了。
@书予空欢:务必严查啊!扶贫资金不是用来进私人口袋的!
@梅九: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胆量?这样的事情还有多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全国严抓工作作风、力促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折达公路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让人触目惊心。相比于公路施工偷工减料,作风建设“偷工减料”的危害更甚。这背后可能还存在腐败的阴影。路出了问题,病根还得从治理系统中拔除。只有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追责问责,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政治生态,做好各项工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