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苔》为何惹人泪目?

2018年02月26日 17:11   来源:人民网   霍木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朝诗人袁枚一首名为《苔》的小诗。最近,这首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舞台上演绎后,一夜之间便火了。诗歌的意境、朴实无华的歌声,让亿万国人落泪。

  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为何能瞬间让人记住?为何频频惹人泪目?梁老师说,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不要小看了自己”。在他心中,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能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诚如此言,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感动和生命的意义。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如何放大生命的价值却有无数的可能。大千世界,有的人可能生如夏花,有的人可能嫩如小草;有的人或许含着金钥匙,有的人或许一路被放逐。我们无从选择如何起步,但是可以调整奔跑的姿势、掌握加速的时机、激发冲刺的力量。

  生命的魅力正是如此,没有谁生来高贵,没有谁总是如泰山重、一直似鸿毛轻,只要能绽放光华,便是最美的人间图景。

  如此,个人的选择不就是代表了生命的方向吗?就像梁俊老师和爱人周晓丹,选择到贵州乌蒙山区支教,给孩子们唱歌、教孩子们吟诗。也许,就是这么两年的时间,就能将一群孩子的命运拉向光明。也像彭金章、樊锦诗夫妇,分离23年、相隔2000多公里,为了守护敦煌文化、留住文脉,爱一人、择一事、终一生。也许,就是这样的坚韧坚守,才让今人得见中华文化中的“敦煌瑰宝”。还有无数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做着不知名的事情,而他们却用自己的选择和坚持,点亮了生命的微光,照亮了生活的大道。

  如此,大山的孩子不也能在传颂吟唱中成长吗?孩子代表生命、象征成长、最具希望。困在大山深处,还是看到远方世界?囿于艰难困苦,还是挣破牢笼?懵懵懂懂如静水,还是小溪奔腾像泉涌?答案显而易见,但他们最需要的是看重自己、丰富自己、打开自己。正如春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夏读“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冬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在季节中感受时间、感悟人生。这种精神的长成,何尝不是蒲公英的种子,每一颗都会生根?何尝不能化作前行的力量,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努力的孩子,有一种药可以救我了”?

  如此,平凡之人不都小如苔花却又艳压牡丹吗?生命从来不怕平凡,但惧平庸;人生从来不拒艳丽,但耻空放。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人,但挥动的扫帚让城市更美丽,寒风中也有人会送来一碗热粥;你可能只是一名交通警察,不管是岗位上的值守还是应急时的逆行,没有人会忘记万家灯火背后的负重前行;你可能只是志愿者群体的一员,除了制服、袖标、职责外,不会多么起眼,但关键时刻的驰援与陪伴,总能像热浪一样暖化人心;你可能只是为生活而奔忙的务工人员,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心血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希望、都构成了社会建设大厦的基座……你是无数个可能中的一种,劳动者、拼搏者、奉献者、梦想家,身份虽有异同、年龄纵有差距,只要不小瞧自己、不畏难生活,就能赢得出彩。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只有懂得生命真谛的人,才能促使生命延长。这个真谛就是——珍惜生命就要珍惜明天,放大生命就要放大乐观,超越生命就要超越自我。在这个新时代,最好的舞台已经搭起,了解并热爱生命就该放手绽放,而它上面只能写着一个“大”字。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