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寒假时光已经开启,可对不少孩子来说,假期可能是假的。尽管不用去学校,但一些孩子依旧忙碌,辅导班成了他们新的去处,课后作业与上学时相比丝毫没有减少。
寒假已经来临,孩子们又迎来“补习大战”,市场上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为了抢夺生源可谓是“明争暗斗”。表面上看起来,市场上培训机构数量非常多,但真正具备办学条件、符合相关规定的机构却少之又少,很多家长盲目将孩子扔进培训机构,结果造成学校减负校外增负的尴尬局面。因此,不少孩子对假期充满烦恼,怀疑自己没有度过一个真假期。
对孩子来说,哪科弱就补哪科。当然主要是补习语文、数学、英语,但正如报道中提到的,随着考试科目调整,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科目可能也会进入辅导班的补习目录。换言之,只要是学校开设的课程,课外都能进行辅导,这颇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诚然,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道“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已发布了多道“减负令”,地方出台的“减负令”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孩子的书包仍然不见减轻多少,孩子的学习压力仍然比较大。当下社会竞争比较激烈,一些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在上补习班,如果自己的孩子不上补习班,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正是这种心态,使得很多孩子被迫参加各种补习班,假期也不能好好休息。
此外,一些家长没有时间、对孩子的题目难以解答、孩子不听家长的话等原因,也让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补习班,一方面方便管理,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能更好辅导孩子的学业。的确,适当补习能弥补学习上的不足,合理选择兴趣班也能培养孩子的特长爱好,但过度参加补习班,容易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些培训机构极不规范,对教师的学历、证书等方面没有严格要求,这就导致一些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偏弱,教学质量堪忧。
在当前应试环境的大前提下,一些家长一边在呼吁教育部门加强监管,一边却又不自觉将孩子送入补习班,因此,培训机构很难一下子消除,毕竟家长有这方面的需求,自然会存在这样的市场。笔者觉得,还需加强相应的管理。一是教育部门要加强审核,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培训机构一律不通过审批,严把审核关;二是教育部门要和工商等部门积极衔接,防止一些机构不走教育部门审批,直接注册教育咨询公司办学;三是要多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培训机构守法自觉性,对一些该取缔的机构也要严格按相关规定取缔,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学习环境。
总之,不少培训机构存在无证无照等问题,只有通过相关部门的规范引导和严查严惩,才能有效规范课外补习市场,还孩子一个真假期。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