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实现乡村振兴要强化人才这一支撑

2018年02月08日 07:54   来源:中国网   王子龙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该文件从管全面、管长远的角度,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作出了部署,描绘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了粮食生产能力达1.2万亿斤、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等重大“三农”工作成就。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现如今,我国“三农”工作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诸如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等现实问题。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使之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资源”,从而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中央一号文件的明确要求,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和文化能力。应切实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各高校科研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整合各类人才资源,进而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为社会各方人才指明了光明的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为各方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新时代,广大农民、各方专业人士和农村工作队伍应该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在服务“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共同谱写人生和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相信各方关注三农、爱护三农的有识之士,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苦干实干、开拓进取,一幅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必定实现。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